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体育

袁绍为何要杀麴义?袁绍采用什么手段打败公孙瓒

日期:2023-09-28 21:40

本文目录

  • 袁绍为何要杀麴义
  • 袁绍采用什么手段打败公孙瓒
  • 东汉未皇族重臣刘虞如何评价
  • 公孙瓒能与吕布战十余回合,在三国前期是什么水准
  • 同学们要搞一次同学会,每人收取500元,你愿意参加吗
  • 袁绍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军阀,手下有九大猛将,都有谁

袁绍为何要杀麴义

麴义,又称曲义,原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后投袁绍帐下效力。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先登死士),因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

事实是麴义作为一名军人,为人刚烈、孤傲,不懂官场上的进退之道,更不会阿谀逢迎。袁绍性情猜疑,果于杀戮,对曲义这样一位功战功显著,又拥有精兵,更不会附迎的下属,自然不会放心,找个借口将其杀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袁绍占领冀州后,欲统一河北,但北面有威震塞外的蓟侯、奋武将军公孙瓒,南面有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后将军袁术。在这次统一河北战争中 曲义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界桥之战,麴义率领先登死士,斩杀了公孙瓒大将严纲,并及时解救了袁绍。界桥之战虽未完全改变袁绍与公孙瓒的实力对比,但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大长了袁绍及其追随者的志气,曲义功不可没。

在《三国演义》里面,在界桥之战中麴义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其实,麴义在界桥之战中大展神威,也没有于赵云有过交锋。

后来,公孙瓒杀害襄贲侯、大司马、幽州牧刘虞,尽得幽州之地。遭到刘虞部下联合鲜卑、乌丸等游牧民族的反扑,公孙瓒的部下渔阳太守邹丹战死。跟着,麴义加入,在鲍丘大败公孙瓒,斩首二万余。

公孙瓒连战连败,退还易京。袁绍再次发重兵围困易京,在消灭公孙瓒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袁绍召见曲义,并将他诱杀,兼并了他的部众,有余部逃亡的,也被袁绍分兵扑灭。

袁绍采用什么手段打败公孙瓒

击败公孙瓒,袁绍靠的是自己庞大的私人关系网络以及还算不错的战略指导。

利用个人影响力抢占冀州

袁绍很早就有经营河北的志向了。

早在讨董战争期间,袁绍就向曹操透露了自己的想法:讨董如果不成功,他就夺取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吸收乌桓、鲜卑、南匈奴等少数民族军队,雄视天下。

然而,当袁绍想要经营河北时,他原只有渤海一郡之地和新募集的兵马,连粮草都要仰仗冀州韩馥供应,实力并不强大。

相比之下,当时公孙瓒的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他拥有“白马义从”等在边疆战争中锻炼出来的经验丰富的军队,曾以2万步骑打破进入冀州的青、徐黄巾30万众!

因此,如果比拼物质力量的话,袁绍是很弱的。

正如韩馥的僚属所说,如果韩馥决心与袁绍作对,袁绍将如婴儿一般被“饿杀”,毫无还手之力。

同时,如果单纯靠武力争夺冀州,袁绍连韩腹都难以对付,又如何与公孙瓒相抗呢?

然而,袁绍也拥有无人能及的优势:盟主身份,以及天下最庞大的个人关系网。

董卓退到长安后,袁绍开始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谋取冀州。

初平二年七月,袁绍密约公孙瓒南下,造成袁绍、公孙瓒联手对付韩馥,联手夺取冀州的态势。

随即,袁绍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拉拢韩馥最信任的荀谌等颍川士族,让他们游说韩馥,劝其让出冀州。

在颍川士族和冀州大族的劝说下,韩馥深感自己无力同时与袁绍、公孙瓒抗衡,又以为自己本是袁氏故吏,让出冀州不仅可得让贤之名,还可保平安,遂让出了冀州。

如此,袁绍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不发一兵,就“骗取”了冀州,拥有了立足之地。

依靠麹义,力挫公孙瓒

袁绍密约公孙瓒联手夺冀州,却不过是利用人家造声势,最后自己独占了冀州。

如此,公孙瓒当然不平,遂趁袁绍立足未稳,来夺冀州。

当时,公孙瓒的军力远胜袁绍,当公孙瓒来攻时,各县望风而降。

袁绍不愿过早与公孙瓒决战,遂将渤海郡让给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试图延缓公孙瓒南下。

然而,公孙范得了渤海,立刻与公孙瓒合兵继续攻袁。

这个时候,不靠武力挫败对手,就保不住冀州了!

随即,袁绍率军在界桥与公孙瓒大战。

袁绍以麹义率800勇士居前,自率数万军居后。

公孙瓒派两翼骑兵夹击麹义,麹义的部队冷静地伏于大盾之下,待公孙瓒军冲至只有几十步时,突然大喝而起,跳跃而出,同时,袁绍军千弩齐发。

公孙瓒骑兵突遭打击,陷入混乱,麹义军顺势杀出,大破公孙瓒骑兵,临阵斩杀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直冲公孙瓒大营,拔公孙瓒军大旗,袁绍发动大军,公孙瓒大败!

由此,依靠麹义的神勇发挥,袁绍军重挫公孙瓒,在冀州站稳了脚跟。

其实,当时的袁绍军虽募得兵数万,但真正战斗经验丰富的也就只有麹义所部了。

袁绍、麹义在界桥之战中的战法,实际上是西北战场上汉军对付羌人中常用的战法。

这样的战法,对前部步兵的要求极高。如果不是足够的训练有素,一般的步兵在敌骑冲击前连脚都站不稳,哪能执行这样的战法呢?

也只有深通羌胡战法的麹义以及富有经验的麹义所部,才能承担执行这种战法的中坚!

事实上,麹义本是一支独立军队,本属韩馥,在与韩馥闹翻后才与袁绍结盟。

然而,结盟后,愿意成为袁绍的部下,又愿意在生死大战中以悬殊兵力担当前锋,足见麹义对袁绍个人影响力的信服。

麹义可能是乱世前期最卓越的将领之一了,这样的将领,本与袁绍并没有太深关系,却愿意为袁绍效死力,可谓是袁绍的福分!

内线作战,力保冀州

界桥之战,公孙瓒虽损失惨重,但其仍然拥有很强的军力。

因此,公孙瓒仍然觊觎冀州,与袁绍连续交战。

总体上,双方交战各有胜负。

龙凑之战,袁绍大败公孙瓒。

巨马河之战,公孙瓒又大败袁绍。

互有胜负,但公孙瓒毕竟打不下冀州,遂退出冀州。

在与公孙瓒争夺冀州的作战中,袁绍与对方只是各有胜负。

然而,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袁绍的个人根基。

袁绍以其个人名望,赢得了审配、沮授等冀州大族的支持,足兵足粮,而公孙瓒虽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但缺乏支持,甚至在老巢幽州,他都得不到刘虞的支持,自然难以长期支撑下去!

联手强援,稳固局势

其后,袁绍着手与威胁其后方的黑山军作战。

黑山军一度占领邺城,而袁绍军众将家属皆在邺城。

众将忧惧,而袁绍面不改色(可见袁绍确实有过人之处),率军回攻。

随后,袁绍与黑山军及乌桓、匈奴部分军队连续交战。

这个过程中,袁绍的个人名望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绍扶植的盟友曹操,以及一度来投的吕布,都帮助袁绍打击了黑山军。

尤其是吕布,与黑山军连战10余日,大破张燕,为袁绍赢得了决定性胜利。

得益于盟友相助力,自己的镇静,袁绍击败了黑山军,基本稳定了冀州。

相比之下,公孙瓒却陷入了焦头烂额之中。

公孙瓒与刘虞的关系愈发恶化,最终,兵戎相见。

尽管公孙瓒除掉了刘虞,但刘虞旧部与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以及幽州大族却群起反抗公孙瓒。

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于袁绍了。

利用盟主身份,力夺青州、并州

冀州争夺战后,公孙瓒与袁绍争夺的焦点转到了青州。

并州刺史焦和,本是联军成员,奉袁绍为盟主。

焦和死后,袁绍任命故友藏洪为青州刺史。

巨马河之战,公孙瓒取胜后,攻入青州平原郡。为处理幽州后方矛盾,公孙瓒没有久留青州,留田楷占青州。

田楷打得不错(手下有刘关张),与袁绍数万大军激战两年,战到粮食吃劲,野无青草。

然而,在争夺中,青州的官吏、大族多支持袁绍。

如此,由于得不到大族的支持,当袁绍任命其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来战时,公孙瓒的势力力不能支,退出了青州。

如此,袁绍赢得了青州之战的胜利。

而夺取并州的过程,就简单得令人无语。

并州牧本是董卓。董卓去世后,并州牧出缺。袁绍以盟主身份私署外甥高干为刺史。

高干上任,得到了并州官吏、大族的支持,如此,袁绍轻松得到了并州。

当时,袁绍的重点在稳定冀州,公孙瓒的重点在稳定幽州,都无力拿出主要力量来长期争夺青并。

这种情况下,拥有天下最大关系网的袁绍,自然在争夺中占尽优势了!

拉拢大族,散播谣言,削弱对手

由于公孙瓒仍然拥有强大军事力量,袁绍没有急切北上攻幽州,他要先充分削弱对手。

由于袁绍在天下大族中超强的影响力,公孙瓒不敢仰仗衣冠大族,而喜欢启用商人为将吏,使公孙瓒在大族中陷入孤立。

这些大族与刘虞旧部,及乌桓、鲜卑,一起反抗公孙瓒。

袁绍遂先派麹义出兵,配合反抗军,一起打击公孙瓒。

尽管联军屡次取胜,但仍无法给公孙瓒决定性打击。

袁绍遂采用了谣言之计,他编造童谣: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砥,唯有此中可避世“。

公孙瓒中计,遂在幽、冀交界处”可避世“的易京,从此“始终保易,无图远略”,成了自守之贼。

如此,彻底消灭公孙瓒的时机成熟了!

围点阻援+地道进攻,灭公孙瓒

198年,袁绍终于发起了最后的攻势。

其实,即使到这个时候,公孙瓒军的实力仍然很强。

当袁军围困易京时,张燕与公孙续率领了10万援军来救。

公孙瓒企图内外夹攻,打垮袁绍,遂派人送信,约以举火为号,内外对进!

然而,信件被袁绍军截获。

袁绍遂举火诱公孙瓒出击,设伏大败公孙瓒!

同时,袁绍又以工程方式展开了技术流攻城。

袁绍以冲车、云梯从地面、空中进攻,又挖掘地道从地下进攻。

冲车、云梯可防,但地道,则是公孙瓒的“盲点”。

当袁绍军的地道挖掘,使公孙瓒的楼橹倾斜,防御力大减。

随即,袁军地道逼近公孙瓒所住中京,在地道中擂鼓大呼,公孙瓒军不知声音所来,以为遇到神鬼,士气全失。

公孙瓒知事已不可为,遂自杀。

如此,袁绍消灭了公孙瓒,独据幽并青冀,成为天下最大的军阀。

辉煌难续

袁绍击败公孙瓒,依靠的是自己的关系网及一定的战略指导能力。

然而,辉煌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面对曹操时,这些优势都不再有了。

对付公孙瓒时,袁绍的政治优势来自“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人脉及盟主身份。

然而,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袁绍的这些政治优势就丧失了。

各地的官僚、大族,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也是大汉的臣民。

袁绍再是盟主,也不及天子诏的权威。

没有抢先“劫天子”,使政治优势转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反而拥有了所谓的“道胜”。

而在战略指导上,袁绍虽优于公孙瓒,但比之曹操则略逊一筹。

袁绍的辉煌,也就到此为止了。

东汉未皇族重臣刘虞如何评价

刘虞,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他忠于汉室,为政宽仁,安抚百姓,休息养生,深得民心,百姓经常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

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对当地的游牧民族施以怀柔政策,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这些游牧民族对刘虞非常敬畏,随时朝贡,多年来一直不敢侵犯。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前中山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勾结乌桓大人,发动叛乱,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次年,朝廷再次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任后,精简部队,整肃军纪,加紧练兵,并广泛布施恩惠,很快就平息了叛乱。

刘虞在幽州任上施行宽政,劝导百姓种田养桑,鼓励百姓与外族进行商品交易,大力发展渔盐铁产业,很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青州、徐州的士族和百姓一百余万众,为躲避黄巾之乱,不远千里来投奔刘虞,都被刘虞收留并妥善安置。

刘虞位居三公,但素以俭朴为乐,衣衫破旧,粗茶淡饭,令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为之钦佩不已。

中郎将公孙瓒,原跟随刘虞奉命征讨乌桓,受刘虞的节度。公孙瓒天性好战,对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非常强硬,且拥兵自重,军纪涣散,时常放纵士兵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民生,施行仁政,休养生息,渐渐对公孙瓒的穷兵黩武非常不满。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刘虞率兵十万进攻公孙瓒,兵败,被斩首。公孙瓒派人把刘虞首级送到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

刘虞为官宽厚,爱惜百姓,深得民心,北州百姓听闻刘虞被杀,莫不流泪痛惜。

公孙瓒能与吕布战十余回合,在三国前期是什么水准

公孙瓒是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的一支,董卓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华雄,一个是吕布,华雄出场时,曾经傲视群雄,但被关羽所斩,才轮到吕布出场,吕布在当时是天下第一猛将,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但是,在虎牢关吕布与十八路诸侯对峙时,并没有人怕他,还是不断有将领挑战吕布。

当然了,敢出来挑战吕布的,自认为武力都不会差,比如河内名将方悦,居然能挡了吕布五个回合才被杀,而上党名将穆顺则差远了,只一个回合就被吕布所杀,然后就是北海名将武安国,与吕布单挑,有来有回地单挑了十个回合,被吕布砍断了手腕,伤重而退。

公孙瓒

所以,吕布固然厉害,但是,没有人怕他,该上还是要上,方悦、穆顺、武安国等人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水平最多也就是三四流,但好歹他们有胆识,天下第一又怎么样,我照样敢上,虽死犹荣,这三人战过吕布之后,又有一员大将上前挑战吕布。

这个人就是公孙瓒,公孙瓒是北平太守,算得上一方诸侯,虽然与吕布交战时,八路诸侯一起上的,但与吕布单挑的人,只有公孙瓒一人,公孙瓒与吕布交手单挑,只几个回合,就被吕布击败,公孙瓒于是败走。

吕布

一般来说,只要被吕布盯上了,基本是逃不了的,但是这个时候张飞出手,当吕布的方天画戟离公孙瓒的后背很近的时候,张飞一矛挡住了吕布的戟,所以以公孙瓒的武力,如果没有张飞救援,那么几个回合就会死在吕布手上,这就是公孙瓒的真实战绩和武力水平。

算起来,公孙瓒与刘备武力有得一拼,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与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大战吕布,毫无惧色,关键是刘备还拿着短兵器出战的,正所谓一寸短一寸险,拿短兵器与长兵器较量是会吃亏的,所以吕布从三英的包围圈中逃出时,也是以刘备为突破口的。

三英战吕布

刘备的武艺可以吊打曹操和孙权,在主公级别的诸侯中,刘备的武力说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当然除了吕布之外,在整个三国之中,刘备的武力至少也是个二流水平,与张辽、张郃有着一拼,比他们稍微弱一点,但是张辽、张郃两将想要击败刘备也是很难的。

公孙瓒大概是与刘备的水平是差不多,因为他俩是同学,学得也差不多,又都是北方人,所以公孙瓒的武艺大概也是二流水平。

公孙瓒除了和吕布这样一流的猛将交手之外,还和河北排名第二的猛将文丑有过单挑,两人单挑了十个回合,才被文丑击败,文丑的武艺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排名前十的样子,文丑一个人就能击败张辽与徐晃的联手,也就能说公孙瓒的武艺与张辽或者徐晃中一人相似。

公孙瓒

张辽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武艺可以排名15,徐晃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可以排名16,张郃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可以排名17,那公孙瓒在三国演义中可以排名多少?

公孙瓒是三国之中少有的以主公身份,却一直在战场上厮杀的人,他早期在幽州边境与胡人的战斗中声名鹊起,手下还有一支能征惯战的白马义从,称得上三国的一方霸主,而不像曹操、袁绍这样基本不会亲自单挑。

但同时,公孙瓒作为一方之主,也不可能和战场上的将领一样,次次冲杀,尽管他很有天赋,也有一定的武力,但平常更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打打杀杀,所以武力难免打折,整个三国演义中,公孙瓒亲自参与的单挑,只有两场,一场是虎牢关战吕布,另一场就是磐河战文丑。

文丑

两战公孙瓒都败了,一个是数个回合差点丢了命,一个是10个回合被打败,就连公孙瓒手下的四健将也不是文丑对手,被杀了一个,逃走了三个,吕布是超一流水平,想要一两十回合击败一员将领,那么这个将领就是二流水平,想要几个回合就打败一员将领,这个将领的武力水平一般在三流左右。

同样的道理,文丑是一流水平,想要二三十回合击败一员将领,那么这个将领的武力水平就是二流,想要十个回合击败一员将领,那么这个将领的武力水平一般也在三流水平,所以公孙瓒大概的武力差不多就是二流到三流水平之间。

三国名将

那么,综合起来,公孙瓒的武力大概在张辽、徐晃与张郃之后,那么就应该在18名及以后,三国演义超一流水平的武将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吕布、赵云和关羽,一流武将是十个人,分别是张飞、马超、典韦、许褚、黄忠、颜良、文丑、庞德、孙策、太史慈。

三国演义中二流武将有:姜维、张辽、徐晃、张郃、华雄、夏侯惇、魏延、曹仁、曹洪、甘宁、吕蒙、夏侯渊、关平、张任、乐进等人。

公孙瓒的排名差不多应该是二流武将中的最后一名,也就是在乐进之后,差不多就是29名的位置,这就是公孙瓒的排名,当然了,公孙瓒在三国演义中的战绩太少了,这只是大概的武力估计,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或者向后推几位,不能再向前推了。

同学们要搞一次同学会,每人收取500元,你愿意参加吗

这个问题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我来回答。

前年我们初中毕业30年,有同学发起搞一次同学聚会。都说毕业30年了,很多同学毕业后就没有见过,不知道现在啥样了。组织的同学没有说收500元,只收了两百元,还让我负责收钱。

组织的同学一方面联系同学会聚会的地方,定在离城不远的一家地方很宽敞的农家乐,一方面联系全班的同学。我们经常联系的几个同学,也想方设法打听别的同学的电话号码,问到后就说了同学会的事情。大家都很激动,三十年没有音讯,现在居然联系上了,还加上了微信。

也有点淡淡的忧伤,才40多岁,班上已经有3个同学离开了人世。这让大家同学聚会的愿望更强烈。都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对有些人来说,三十年算是人生的一半。虽然只同学三年,但是这三年是我们从儿童到少年的过度时期,很值得纪念。

原本班上有42个同学,最后到了32个同学。见面时能认出来的就不自我介绍,有的变化大的就自我介绍一下。等变化大的介绍完了,别的同学就一阵哄笑,说原来最矮小的居然长成最高大的,是不是吃了啥催长素。同学也不介意,跟着说吃了催肥素。

我们还请了几个能联系上的老师,在同学们自我介绍后给老师献花,送礼物。然后我们就去定好的餐厅里吃午饭。我们一共定了三个大圆桌,大家找着读书时关系好的同学围在一起,吃喝起来。席间讲些读书时代的故事,惹得大家都笑起来。

喜欢喝酒又活跃的同学满场敬酒,整个场面温馨又热闹。没有谁显摆自己是当官的,也没有谁感叹自己只是一介农夫,不配在一起喝酒。我们和同学喝酒,也和老师喝酒,闹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完。

下午,组织者安排了大家去唱歌,不喜欢唱歌的就去喝茶,不喜欢喝茶的就转这个以景色优美出名的农家乐,和同学合影,或者请同学给自己拍照。总之,下午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晚饭也在那家吃的。吃了晚饭,都要各回各家。家离得较远的同学,喝了酒的同学不敢开车,组织者给找了代驾,家在农村的给找了出租车,家住县城的就一起步行回家。

我管着同学聚会的钱。我们吃了两顿饭,下午还唱歌喝茶,晚上还给代驾费出租车费,还有老师的礼物费。各种开支算下来,每个同学还退了二十多元钱。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只用了100多元钱。我把开支一笔一笔算下来,发到同学群里,也把该退的钱退给大家。

我觉得同学聚会应该参加,毕竟30年才聚会,但是题主说的每个人收500元似乎有点多。我上面把我们的开支项目写出来了,也许我们的项目比较简单,因为只有一天。如果要去名山大川聚会,还要住一晚,500元也不算多。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估计是觉得钱有点多。你可以先打听一下在哪聚会,一共几天。如果觉得不划算,可以不去。我想没有同学会想着利用同学会来发笔小财吧?那样,同学今后见面多尴尬啊。即使不见面,别的同学说起,也不好意思的吧。

人生已过大半,同学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也别吝啬那点钱,更别把自己同学想得那么不堪。收了500元,可能结束后也会像我们一样算账,该退就退的。参加吧!

袁绍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军阀,手下有九大猛将,都有谁

袁绍出生在一个权倾天下的官宦之家,袁氏四世五人官拜三公。袁绍也因为家世显赫在后来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军阀,到底有多强大?当时天下分为十三州,而袁绍一人独占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这等于他一人差不多独占了1/3的天下。

《后汉书》: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由于袁绍家大势大所以手下有很多猛将,其中他手下的九大猛最为出名,下面就和观景一起去了解他手下的九大猛将到底是谁?

第一猛将麴义(又作鞠义)

鞠义插图

《汉晋春秋·袁绍与公孙瓒书》: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麹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

麴义长期生活在西凉,他武功高强,勇猛善战,冀州牧韩馥的部将。后来反叛韩馥投奔袁绍,之后成为袁绍手下第一大猛将。在界桥之战中,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因为他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功高盖主的他,最终被袁绍所杀。

第二猛将文丑

文丑画像插图

《三国志》: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文丑作为袁绍手下第二位猛将,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他擅长的是使用矛,武艺高超的他不仅轻松击败李典、张辽等名将,而且还用箭射伤了徐晃,这说明他在箭术上也是不错的。在袁绍出兵攻打曹操中,曹操使用诱敌之策,并亲率骑兵冲击袁绍军,袁军大败,文丑也被斩杀。

第三猛将颜良

颜良画像插图

《三国志》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颜良虽然武艺十分高强,但是有勇无谋。在白马之战时,曹操派出徐晃,李典等大将都被他一一击败了。当时如果不是关羽出来替曹操解围,恐怕颜良一人率领大军就能够将曹操击败。时也命也,可惜颜良遇到了战神关羽,被他斩杀于马下,只能怪他命不好,偏偏要遇到克星关羽。

第四猛将张郃

张郃剧照

《三国志》: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袁绍手下猛将众多,张郃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但他一直并没受到袁绍的重用,因此在官渡之战后他选择了投降曹操。张郃投奔曹操后,他对张郃十分器重,一直委以重用,成为是曹操的心腹将军。可惜他在晚年的时候因为追击蜀军过于轻敌,反而中了诸葛亮的计谋,最后被乱箭射死。

第五猛将高览

高览剧照

高览与颜良、文丑、张郃被人称为“河北四庭柱”,他武艺高强,曾与许褚,徐晃等大将大战不分胜负,不过高览虽然武艺高强,但史书对对他的描述并不多,他在投降曹操后被封为东莱侯,随后再攻打刘备时被赵云刺死。

第六猛将牵招

牵招画插图

《三国志》:冀州牧袁绍辟为督军从事,兼领乌丸突骑。绍舍人犯令,招先斩乃白,绍奇其意而不见罪也。

牵招有勇有谋,得到了袁绍的欣赏。由于他太出众了,袁绍身边的人就妒忌他,多次对他进行陷害,虽然屡次都有惊无险的逃过一劫,但心中仍有后怕,于是他便转而投靠了曹操。曹操对他十分欣赏,让他率兵镇守东北。在袁绍处得不到重用的他,来到曹操阵营后,牵招就得到曹操的重用。

第七猛将蒋义渠

蒋义渠画像插图

《资治通鉴》:袁绍走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归之。

蒋义渠虽然是袁绍手下的部将,但他在军中却拥有极高的声望。袁绍在官渡惨败之后,蒋义渠将袁绍接到黎阳城,随后便想方设法聚集失散的部队。他凭借着自己在袁军中的声望,很快便召集了一支大军,使得袁绍的声势又恢复到官渡之战前一样。由此可见蒋义渠在袁绍军中地位是非常高的。

第八猛将韩猛

韩猛画像插图

韩猛是袁绍手下的一员猛将,许攸曾评价韩猛:“韩猛锐而轻敌。”也就是说历史上的韩猛虽然勇猛,但他的致命弱点却是轻敌。官渡之战时,他就是因为轻敌而放心的喝酒误事,被俘虏了,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杀的下场。

第九猛将淳于琼

淳于琼剧照

淳于琼在汉灵帝的时候就被封为右校尉,与曹操、袁绍等人平级。袁绍起兵后,淳于琼选择了跟随袁绍。淳于琼在袁绍手下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在官渡之战时他是负责押运粮草的军官,还因为喝酒误事,乌巢被曹操偷袭,淳于琼也被俘虏了,不过他宁死不降,最终被杀害了。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