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旅游

宝云寺

日期:2023-09-26 10:17

饶平县海山镇浮任宝云寺创建于元代延迤元年(1314),是饶平黄氏始祖建饶公从福建省宁化莆田石壁村前来饶平定居时随身携带之“保护神”观世音菩萨,建饶公择定村址后,从事垦植养鸭业。当时一般人都信赖菩萨,保佑事业兴旺,所以在道韵老厝建宝云寺,除了供奉观世音菩萨外,在寺侧供奉土地神。由于初来草创,规模不大,历代若发现破漏即进行修葺。而原有“宝云寺”门匾,尚保存完好,已在1996年重修。

自从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以来,许多海外黄裔宗亲,回乡探亲时,纷纷提出重建“宝云寺”的倡议。于在1996年农历八月破土动工,重修宝云寺。原有门匾镶嵌在神龛后壁,并按原笔迹“宝云寺”三字放大刻石作为新门匾。

全寺建筑面积176平方米,为两进一厅两廊。前厅两侧作为卧室,后大厅神龛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慈悲娘)及仙童、主像高约一米。寺右建从屋,周围筑矮墙。建筑总金额10.5万元。重修宝云寺碑记及捐资芳名录,嵌于大门内右壁。

信息来源:潮州政府网

白云禅寺中有许多宝贝,为何最重要的宝贝,竟是“铁锅”槐?

在河南省一座名为白云禅寺的古寺中,有一件“镇寺之宝”,而它本身并非金石玉器,反而只是一棵大槐树。至于一棵槐树为何会成为珍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白云禅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白云镇白云寺村,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寺庙之一。在唐贞观年间时,白云禅寺被正式建成,其景色之奇异、建筑风格之典雅、壮观,堪称唐代建筑文化之集大成者。

白云禅寺占地百余亩,呈坐北朝南态势,在其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观音殿、以及大雄宝殿,而在大雄宝殿的右侧,则是养心殿与禅堂,显示出了寺庙的庄严与古朴。

据史书记载,白云禅寺从历经劫难,在金、明时期曾两次遭遇火焚,至清康熙26年才被大规模修缮。1986年11月21日,白云禅寺被当地相关部门正式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誉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

白云禅寺之所以会在历史上如此著名,其实也与该寺曾掺杂历史人物情感纠葛有关。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清朝顺治皇帝于此处出家为僧,从此丢下千里江山给自己的儿子康熙皇帝,终日里青灯黄卷,不再理会世俗之烦恼。顺治皇帝此举,显然是极不负责的做法,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谜团。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父子亲情,绝非可以一刀轻松斩断,毕竟父子连心,贫民百姓尽是如此,皇族的情感更不言而喻。康熙皇帝曾三次驾临白云禅寺,寻求父子之间团聚,然而顺治皇帝却诚心不与其相见。康熙皇帝数次拜访而不遇,难免心中失落,于是便命人取来一口灾年用于施粥的锅,于其中栽种一颗槐树籽,就此挥泪离去,从此再也没有重至白云禅寺。而这一颗种子便在铁锅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今天的镇寺之宝。

此时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康熙皇帝在与父亲难以相见的情况下,为何会出人意料的在锅中种下槐树?锅代表何意?槐又是何意?二者之间又寄托了康熙皇帝怎样的情感?

谈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讲讲铁锅的寓意。白云禅寺内所置铁锅,口径为2.5米,腹深1.5米,周长约为2.4米,高4米,铁锅之内盘根错节,尽数都是槐树的根系,仿若一条条虬龙。锅的出现,源于古人“天圆地方”之学说,诠释了当时对于宇宙形态的初步认知。圆形的锅,代表的便是“天”,是宇宙中的尊者,符合儒家传统中“天尊地卑”的说法。与此同时,“锅”的读音与“国”非常相近,代表着一国之尊,更是暗示顺治皇帝与康熙皇帝二人的地位。

在中华文化的固有认知中,槐树虽然十分常见,却也存在非常强的文化象征意义。早在汉唐时期,槐树便成为了人们心中寄宿死者灵魂的树木,《说文解字》中称:“槐,木也,从木鬼声”,将其视作是一种“阴树”,同时也将之等同为通阴阳两境的“神树”。

更重要的是,槐树也曾被视作过“官树”。《周礼》中记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也就是说,在周朝时,槐树所对应的官职,起码也应该在“三公”以上,印证了其为“官树”的说法。

在民间文化之中,槐树也被认定为是一种“祖树”,如山西地区流传的民谣中提到:“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因其生长年限长,常常被人们视作是故乡的代表,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祖先之树”。有鉴于此,我们也能发现,槐树所代表的寓意,都与顺治、康熙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相符。当然,还有专家认为,所谓锅中槐树,其实也是“举国(锅)怀(槐)父”之意。

谈到这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白云禅寺中的锅槐,已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价值,成为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1922年云南大理老照片,大理崇圣寺宝塔与观音塘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图为大理苍山下的西门。

大理苍山下的西门。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图为崇圣寺三塔。

千寻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塔身高59.4米(台基上皮至塔顶铁圈盘上皮),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图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的是明代初年的五华楼,50多年前被拆除。今日所见之五华楼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

大理钟楼(右)。

观音塘又名大石庵,此庵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650年)已有久远的历史。位于大理古城南4公里处,滇藏公路西侧。寺内有前阁、中殿、后殿。前阁与中殿均有观音像,前阁就是建在一个巨大的观音石上。图为大理观音堂(大石庵)。

三位穿着草鞋的士兵在观音塘建筑前留影。

衡水10大最好玩的地方,衡水湖不能错过,宝云寺也能去一下

1、衡水湖:衡水湖属于是国家4A级风景区,它有着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着很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走在边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嬉戏,会让人感觉很放松。

2、武强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是1985年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年画专业博物馆。它坐落在华北平原沧石路边的武强县城,馆舍古朴典雅,富有传统民族特色。既是年画之乡的特征,又是展示、研究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艺术殿堂。

3、宝云寺:宝云寺据了解是建立于隋朝时期,寺内每一层的建筑风格都是大不相同,游玩起来的感觉是颇有一番韵味的,如果是赶上当地的庙会,那热闹的气息会很足。

4、灵秀山庄:灵秀山庄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都是人文和自然景色兼具的,整个面积也不是属于很大的那种,游玩下来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很长,周边的交通也方便。

5、竹林寺:竹林寺在衡水及河北当地都是属于香火比较旺的地方,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看到海市蜃楼的景色,周边的环境确实能给人一种妙趣横生的感觉。

6、湖闾里古镇:湖闾里古镇是一个建筑带有很明显汉风的点,建筑从外观上看给人的感觉很是质朴简约,但又很是与众不同,是一个体验传统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7、周窝音乐小镇:周窝音乐小镇是一个规划得很精致的地方,在这里有音乐吧、咖啡屋等等,不仅环境等方面都是极好的,而且每年有一些音乐活都会在这里举行,是个很有趣、有特色的地方。

8、田园棉文化园:田园棉文化园可以说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在这里都能感受到最好的,这里最重要的一个风景就是我国传统的手织粗布工艺,很值得参观。

9、冀宝斋博物馆:冀宝斋博物馆是很多人到衡水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占地面积共六十亩,馆内共有十二个主题展厅,展品非常的多,涉及的朝代唐到明清时期各个阶段的。

10、泰华雅阁温泉:泰华雅阁温泉有48个具有漫浪风情的温泉汤池,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它在其它方面的设施设备也都是很完善的。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