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巫鸿

日期:2024-04-01 12:39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巫鸿的视角

巫鸿,一位著名的美术史家、批评家和策展人,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在巫鸿教授的眼中,“纪念碑性”是一个揭示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深层含义的重要概念。

“纪念碑性”是一种具有特殊视觉和物质形式的象征,它强化了当时的权力概念,并成为宗教、礼仪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这一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颐和园为例,这座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充满了“纪念碑性”,它们不仅展示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和权力的威严,也体现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深深敬畏。

再如永乐宫,这座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的宫观,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它的建筑风格和内部绘画充满了“纪念碑性”,是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这些壁画不仅描绘了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也反映了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岳阳楼也是一座充满“纪念碑性”的建筑。这座自古以来被誉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盔顶结构和精巧的设计技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神。它不仅是观察和欣赏洞庭湖美景的绝佳位置,也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

在巫鸿教授看来,“中国的艺术和建筑不能单纯地被视为纪念碑的各种孤立类型,而必须看成是一个象征形式发展过程的产物。” 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他的理论框架下,“纪念碑性”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象征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权力的威严,也表达了文化的深邃和历史的连续性。

巫鸿教授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新路径。通过关注“纪念碑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艺术作品和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更深层次地欣赏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