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元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元朝为何在元日战争中失败

元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元朝为何在元日战争中失败

日期:2023-10-09 01:14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诸侯国高丽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出兵攻打日本引发的战争;这两次入侵在日本统称为“元寇”或“蒙古入侵”。

  战争背景

  蒙古帝国灭金朝后,负责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于1260年即位,在中原称帝。同年,高丽元宗皇帝自称诸侯,高丽成为其东部诸侯。 1264年,忽必烈建都燕京,建立《周易》中“大乾元”之意的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两年后,他要求高丽派使者前往日本,希望与日本“搞好关系”。 (同时忽必烈想要消耗南宋新吞并的军队)。

  赵翼代表元朝派使者出使日本,但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1268年,忽必烈派出第二批使者,但也空手而回。两批使节都拜访了镇西奉行,镇西奉行向镰仓幕府征伐将军和京都天皇传达了这一信息。此后,忽必烈继续通过高丽或派遣自己的使者发出一系列信件并威胁发动战争。幕府正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安夫亲王没有实权。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强大的北条氏手中。

  当时掌权的北条时宗决定不投降,立即开始加强对日本距离高丽最近的领土,因而最有可能首先被入侵的地方——九州的防御。首先,幕府命令九州分封的大名返回根据地,将九州的军队西移,进一步加强对可能登陆点的防御。此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宗教祈祷活动,以心理战应对危机。

  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发现当时朝鲜半岛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足够的军队; 1273年,他派遣军队作为先锋前往高丽,但军队无法在高丽境内自给自足,最终被迫返回中国补给。由于元军骑兵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牧场严重限制了部队的行动,元军在缺乏牧场的地区无法行动。

  战争的过程

  两次征伐日本的战争,是元朝开国元祖忽必烈于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雍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文雍十一年)发动的。洪安四年)。忽必烈于1259年(宪宗九年)征服高丽,并于1268年(元朝五年)命高丽使节前往日本携带国书。该书要求日本效仿高丽,来朝鲜“讲和”,否则“动用军队”。日本朝廷祈求神佑,却以“言辞无理”为由拒绝接受。幕府在北条时宗掌权,命令太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重要地区的安全保卫。后来忽必烈又派出两次使者,均遭到日本朝廷的拒绝。 1274年,忽必烈对日本发动战争。

  1274年10月3日,任命辛都元帅、洪察秋副元帅、刘复恒率领东征。他们率领蒙汉军队2万,朝鲜军队5600人,水手6700人。共有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 1274年10月5日至14日期间接连发生袭击事件

   对马,壹岐岛。 16日,逼近肥前沿海岛屿,造成数百名日本武士死亡。 19日,日本军舰驶入博多湾,并于次日登陆。日军守卫藤原惠子指挥英勇作战,但由于元军的步兵集中战术和火药武器雷霆的威力,日军处于劣势。据日本、蒙古皮甲的历史记载:鼓锣敲响,杀戮之声震耳欲聋。日本战马受惊,跳跃、旋转。当武士调转马头冲向敌人时,他已经被敌人射中了。蒙古箭虽短,但箭根涂有毒液,射中会引起中毒。数百名敌人箭雨如雨,长柄长枪可以刺穿铠甲的缝隙。元军列阵。若有敌军逼近,则从中间分开,两端合围,将其消灭。元朝士兵轻甲善骑,力大无穷,舍生忘死,勇猛能干,善于进退。将领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根据鼓声行事。撤退时,铁炮装满铁弹,火焰喷出,四面八方火光冲天,烟雾缭绕;他们的惨叫声撕心裂肺,撕心裂肺,震耳欲聋,分不清东西。许多人被杀。激战一直持续到黄昏,日军才撤至太宰府水城。

  然而,元军虽然在战场上压制了日军,但不擅长山地战,无法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九州腹地。而且日军作战顽强,坚决抵抗,给元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刘复恒中箭,元军退到船上。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掀翻了200多艘元军战舰,新都乘着残存的战舰连夜撤退。

   从 1275 年开始,幕府开始为他们认为很快就会发生的第二次入侵做准备。他们除了更好地组织九州勇士、学习中原战术体系之外,还在包括博多港在内的许多可能的登陆点修建了堡垒和其他防御设施。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征服日本的计划。元朝也曾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斩首元朝派遣的使者。忽必烈大怒,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征战。

  元军于1279年征服南宋后,于1281年春发动第二次对日作战。这次元军的入侵规模比第一次更大。范文虎、李挺等率领的江南军,人数达十万余人(含辅助部队)。派出了两批部队。一支由辛都、洪察秋率领,率领四万作战部队和九百艘战舰,从朝鲜出发;另一支是范文虎率领十万江南大军,战船三千五百艘,从清远出发。 (今浙江宁波)出发。元军舰队因补给和人员登船问题而延迟起航。高丽联军先行,在对马岛惨败。同年夏天,元军联合朝鲜人攻占壹岐岛,随后进军九州,并在不同地点登陆。经过一些被称为红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的独立小冲突后,元军被赶回船上。这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又称“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摧毁了大部分船只。

  至于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有人认为是因为元军使用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舱构型。时间,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

  但需要确定的是,虽然元军遭遇了台风,但台风发生时,并不是所有元军都在船上。他们大多驻扎在平户岛、高岛等九州西北部的岛屿上。休整准备东进攻打太宰府。

  事实上,元军对日军非常不利。台风来临前,日军在壹岐岛之战中击败元军,迫使元军东路军放弃壹岐岛,南下平户岛与主力会合。日军主帅少二得胜后,因战伤去世。

  台风过后,元军多人被淹死,物资损失严重,士气大跌。但其中大多数仍然存在。少尔子能之子少尔敬子率领数万九州军,水陆结合,对剩余援军发起快速进攻,并利用主场优势将其一一击溃。除元军外,范文虎、辛都等人率领少量​​士兵逃跑。 ,全部被歼灭或被俘。

  战争结束时,宇都宫定纲(号称六万,但实际兵力不足三万)率领的西方援军仍在路上,未能抵达。随后少儿子能、少儿敬子父子击败元军,以少胜多是毫无疑问的。

  战争的结果

  抵抗元军入侵的工事遗址位于日本九州福冈县福冈市博多郡淳松松。这个地点原本是在海岸边,但现在已经远离海岸了。

  忽必烈于1286年再次尝试征服日本,但因向南发起的对越南陈朝的进攻受挫,导致国力不足而放弃。

  对于日本来说,为了应对元军入侵而进行的全国整编,使其经济和军事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整个国家的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限。元军的入侵也给了日本幕府一个继续统治国家而不是把权力交给天皇的借口。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加强九州的防御,那里的许多军事设施在多年后仍然有效。由于战后货币经济的影响,幕府无法犒赏抗元官兵,加剧了国内矛盾。 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