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如何评价冯道的功过?

日期:2023-10-07 04:10


在五朝特殊的历史时期,冯道这个政治家就像一本活字典。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四朝。曾称臣辽太宗,侍奉十位皇帝。他死后,后世一些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非常低。比如欧阳修就曾骂他“无耻”,司马光甚至斥责他是“奸臣”。但我认为评价一个人需要多角度的看待,不能太武断、片面。只有探究这个人在历史上的真实言行,并与时代的客观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出相对公正的结论。


冯道并不是一个有传统观念的忠臣。早年追随燕王刘守光,后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四朝,任宰相等高官。在此期间,他还向辽太宗称臣,先后侍奉十位皇帝。这种行为并不能证明他的忠诚,因为在五朝武士夺权、乱世屡见的时期,冯道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保存国家的文化和活力。


冯道的诗中有一句“惟知行善,莫问前程”,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乱世之中,尽管身处险恶的环境,他依然努力行善,无论过去和未来的成就。又一句:“但教义无邪,能立于狼虎丛林。”这是他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精神寄托。冯道在虎狼丛林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与他的一些同事相比,他的行为堪称一本“活字典”。


虽然历史上冯道被评价为汉奸,但我认为这个评价太武断了。他不是一个传统的忠臣,但他对国家的保护和保存,以及他个人的坚韧和坚持,都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们应该多角度看待历史人物,抛开成见,客观理性评价他们的作为和贡献。冯道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不贪财,也不贪色。他出生于一个务农、读书的家庭。年轻时品行良好,勤奋好学,善于撰写文章。他受到了村民们的称赞。长大后,他进入政界。虽然他在官场待了很久,但一些简单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改变。后梁朱温与晋王李克用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他住在茅草屋里,连床铺和席子都没有,睡在一捆马干草上。他用自己的工资和仆人同锅买食物和饮料。有的将军把抢来的女人交给了他,他又无法拒绝,于是他安顿了她们,设法找到了她们的家人,然后又把她们送了回去。


有一年,冯导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步行回家乡参加葬礼,并礼貌地谢绝了家乡长辈送来的所有礼物。当时正值饥荒,他就用家中的东西救济村民,晚上又偷偷帮别人种田,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善行。他极力推荐寒门子弟,时时劝告皇帝要爱惜百姓。有一次,后唐明宗李嗣源得了一只玉杯,杯上写着“国宝万岁杯”。他拿给冯导看。冯道趁机劝诫他:“这是前朝有形的宝物,大王有无形的宝物。仁义。”是皇帝的至宝。”


后唐明宗李嗣源与冯道谈话。


冯导是一个腹大如海的人,不辜负名声,务实善良。唐朝末年,工部尚书任瓒嘲笑冯道没有文化,只能读《兔园册》等肤浅著作。冯导得知后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叫任瓒来教他:“《兔园册》是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写的,内容丰富,不是浅薄的著作。现在的读书人只读一些适合科考的华丽词句。”名利双收,才是真正的浅薄!”任瓒听后非常羞愧。唐末帝年间,冯道到通州为官。他的副手胡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喝醉后辱骂冯导。每次,冯导都会带胡饶到他家来,用好酒好菜招待他。有人对此感到不解,但冯道却没有当真,道:“胡饶虽是坏人,但这都是他自己报应的,我有什么好生气的?”


后晋时,有人牵着一头驴去集市。驴脸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风刀”二字。当有心腹向冯道汇报时,他并不生气,平静地说:“天下同名的人有很多,可能是驴子走失了,有人在寻找丢失的主人,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冯导果然不愧是“长乐先生”这个自称,开朗无忧无虑。


冯导还有一个以德育人的故事。当他担任宰相时,有一个相当浮躁轻浮的年轻学者来拜访他。当他看到冯导脚上的鞋子和他刚买的一模一样的时候,他问道:“老师,你这双鞋买的多少钱?”道不紧不慢地说道:“五百。”才子顿时叫道:“哎呀,我上当了!我的我是一千块买的。”现在的商人没有信誉了,太可恶了!冯导换了腿,抬起另一条腿,缓缓说道:“这个也是五百。”天才男子十分尴尬。冯道趁机诚恳地说:“天下事别急,问清楚,做事也清楚。” ”


冯导是一个深知人心、多才多艺的人。堪称官场元老。冯道在五朝的官场混迹了数十年。每当朝代更迭、君主更迭时,他总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成为拥立新君的功臣。冯道在后晋为官时,金国开国元勋石敬瑭欲派人出使契丹,但群臣不敢前往,冯道就自荐前往。他也没有回家。当晚他就留在客栈准备出差,并托人代他回家告别妻子。冯道到达契丹后,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对他礼遇有加。他善于拍马屁,这让耶律德光很高兴。冯道说:“晋国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大臣,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在契丹的两年里,冯导买了很多柴火,并宣传要准备冬季取暖,仿佛要永远留在契丹。耶律德光批准回国后,曾三度上朝表示愿意留下来,但最终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启程南下,每到一个驿站都要停下来。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走出契丹边境。他的随从都认为,既然能活过契丹,就应该尽快离开。何必这么费心呢?


其实,这就是冯导的出色之处。他很了解辽人的心,知道如何让他们高兴、让他们走。一个人对契丹人的感情越深,就越有可能被归还契丹。不然,不管你跑得多快,辽人随时都能追上你!


冯道在五朝官场上十分鼎盛。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的名声一定非常好。后世史家骂他很正常,评判标准也不同。但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冯导为何无耻地当官。是为了名誉、财富还是性?看来不是。把他看作一个圆滑圆润但又干净、务实、善良、关心人民的人似乎更合适。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