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大清帝国唯一不腐败的部门

日期:2023-10-07 04:27

晚清的中国海关在英国人赫德的控制下基本上杜绝了腐败。它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腐败并不是不治之症。中国的反腐败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并不难,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难的是我们有没有诚意去制定科学的反腐败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机制。因为归根结底,反腐败制度设计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只要有不受限制的权力,无论制度设计得多么好,也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和发挥作用。因此,反腐败之难,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以做到。

以上就是作者《大清帝国唯一没有贪污腐Bai的衙门》(以下简称《衙门》)所写文章的逻辑和基本结论。这篇文章于2009年10月12日《南方都市报》发表后,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来,吴海勇·先生《大清海关贪不贪?》撰文《大清海关贪不贪?》(见《同舟共进》2010年第4期)予以驳斥,认为所谓“清末唯一廉洁衙门”的神话可以休矣。与晚清其他衙门相比,洋人治下的腐败只是程度、范围和腐败对象不同。


黄开甲得到了45万两白银,而建国阁实际上只花了5万两。腐败如此明显,他被御史弹劾、舆论批评也在情理之中。 《中外日报》文章称黄开甲“上次为了人参被曝光,亲贵已派人去调查。听说黄开甲将18万两白银转移到北京,大概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听说有人继续了”取人参,不知能否彻查?” ”《外交报》说道:“黄开甲作为新人,竟然敢在千人指点的地方贪污巨款。事情被发现了,他轻而易举地进了北方十八万金,就可以逍遥法外了。”由此可见,黄开甲的腐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了避免被追究责任,他甚至汇了十八万两到北京,大概盛宣怀等人帮忙出声,不过最终事情还是解决了。

与黄开甲贪污的巨额资金相比,科尔拿走15万两白银购买展品时显然没有任何腐败证据。 《东方杂志》文中称“阿勒和布斯博花费了约45万两白银。所承担的竞品成本约45万龙元”显然与史实不符。据此,吴先生的文章得出“外国海关官员口渴如苍蝇”、“腐败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的结论,毫无根据。据资料显示,科尔勒委托上海鱼人保险公司承担了展品的购买工作。那么库尔勒究竟是收受回扣,还是与公司勾结贪污?怀疑是可能的,但需要证据来证实案件。但从现有材料来看,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