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少年王勃的故事 大诗人王勃的童年故事

日期:2023-10-06 08:17

简介:王勃(公元650-676年),又名子安,是“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掌门人。其诗风清新,赋赋使他成为唐初著名诗人。他和卢照邻等人都试图改变当时流行的“争构纤维而不是雕刻”的诗风。他27岁时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诗坛名诗,而序后附的《滕王阁诗》是唐诗的代表作,诗中的技法影响很大。关于后来的诗人。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被公认为唐诗最好的。其中“海中有知音,天地如邻”两句是唐诗中最能贯穿古今、震撼人心的名句。

王勃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诗人、文学家。他的祖父王通是隋秀才的弟弟。曾任蜀县蜀左、蜀王侍读官。后辞官居家,专于龙门讲学着书。其著作有《元经》、《中说》等,为当时儒家学者所推崇。其父福之,历任太常博士、永州司公、交趾二县令、齐州刺史六合等官。晚年,他对玄学(即修炼)产生了兴趣[1]。王勃生来聪慧过人,悟性非凡,是一位早熟的神童。六岁就能写出好文章;九岁的时候,他读完颜师古的《汉书》就能指出书中的错误;十岁的时候,他能在一个月内毫无障碍地读完《六经》。就连他的朋友、神童何杨炯也都认为他的知识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而得,是从前人的教诲中得来的”)。

十四岁时,王勃被推荐为神童,进士第一名,被封为朝三郎;十六岁时,裴王召他为裴府编修,对他十分宠爱。当他十八岁的时候,由于当时斗鸡的盛行,各个皇子之间的斗鸡就更加热闹了。王勃开玩笑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谴责英国国王的鸡》),惹怒了皇帝,立即下令将他赶出皇宫。他游历四川各地,“游江汉,登高山”。他受到山水灵气的启发,在诗歌上进步神速。 “在神智的帮助下,他的事业一天天更新。”它们无不令人惊叹,令人欣赏,尤其是《益州夫子庙碑》,被认为是“宏伟、稀有、珍贵”。后来他升官,却因杀罪奴差点丧命,父亲也被贬。此后,他辞去家中官职,专心著书立说。 27岁(实为28岁)时,他到交趾探望父亲,“渡海而溺,惊而死”。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