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影视

邵氏七十年代老电影

日期:2023-09-21 18:29

1. 70年代有一部电影用树叶当飞镖的叫什么名字

《十二金钱镖》
七十年代用回旋镖的武侠老电影是香港古装动作电影《十二金钱镖》,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69年出品,该片由徐增宏执导,井莉、罗烈等领衔主演。

2. 邵氏经典老电影

邵氏经典老电影

1、大醉侠

3. 70年代港版《金刚》,一部邵氏当年用来对抗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

自1933年第一部《金刚》问世以来,这个“巨型怪物”几乎每隔几年、十几年便会和世界观众碰一次面,它和后来的“哥斯拉”被并称为“怪兽电影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角色。

在《金刚》诞生之后,好莱坞还推出了续集《金刚之子》、《金刚:归来传说》和《金刚续集》等等,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虽然“金刚”已经诞生了大半个世纪,但这股热潮并未就此散去,彼得·杰克逊版的《金刚》让电影人重新看到了这个怪物背后的商业潜力,而《金刚:骷髅岛》之后,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将继续发掘它的剩余价值……

相对于欧美发达的科幻创作体系,在亚洲擅长于创造“怪兽电影”的国家也仅有日本了。

日本影视界人士先后设计出了哥斯拉和奥特曼等等具有本土代表性的形象。

其实早在1933年版本的《金刚》面世后不久,日本电影人便紧贴潮流翻拍了《金刚在江户》,而“特摄片之父”,“哥斯拉创始人”本多猪四郎,也在战后替东宝公司执导了迄今为止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金刚大战哥斯拉》,他将大洋彼岸的巨型猩猩与本土的哥斯拉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场怪物之间的巅峰对决。

无独有偶,其实早在60年代,胡鹏便打造了《猩猩王大闹天宫》和《黄飞鸿大战猩猩王》,但真正投入巨资制作的,是邵氏电影公司在1977年推出的《猩猩王》。

这部电影以800万元投资刷新了邵氏公司成立以来电影制作规模的新记录。据说当年好莱坞大片《金刚:归来传说》即将登陆香港,邵逸夫便立马赶拍了这部电影与之抗衡。

邵逸夫肯豪掷千金拍摄本片,一方面是当年的邵氏公司正发展壮大,财力雄厚。

另一方面,邵氏当家的刀枪武侠片和拳脚功夫片逐渐有了降温的趋势,邵逸夫急于开发新的类型电影来保持邵氏在亚洲电影市场的竞争力。

其实特摄片并非香港电影人的强项。1975年首部超人片《中国超人》便邀请了日本团队为特技保驾护航,而《猩猩王》不仅继续沿用了原班技术团队,更耗费巨资到印度拍摄外景。尽管片中的特技在今天看起来十分拙劣,但是在当时的亚洲影坛绝对数一数二,显露出了邵逸夫试图将本片推向国际化的野心。

电影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原本住在森林里的猩猩王和女泰山阿维,被娱乐商人带到香港作为其赚钱谋生的工具。被猩猩王从小养大的阿维不忍心大猩猩被凌辱,而商人意图污辱阿维,最终使得猩猩王大怒,开始大肆捣乱。令人兴奋的是这次猩猩是冲进香港,把“东方之珠”掀了个人仰马翻,十分接地气。影片后面有将近半个小时的特效场面,猩猩王为救阿维,砸路毁桥,大肆破坏楼宇建筑,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这些场面给观众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为了展现猩猩王体型和破坏力之强大,摄制组采用了模型与蓝布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出了片中的画面。当镜头中同时出现人与猩猩的时候,就采用后期抠像,而猩猩王独自出现搞破坏的时候就采用模型拍摄。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猩猩王的扮演者,竟然是日后扬名国际影坛的”华人第一武指“——袁和平。

《猩猩王》作为当年超大投资的本土巨作,按理来说应该赚得盆满钵满,相反的是,本片并没能赢得大多数观众的青睐,近800万的投资仅收回了120多万的成本,可以说是一笔赔惨的买卖。而邵氏的实验科幻片《中国超人》和《星际钝胎》均遭遇票房滑铁卢。这足可见香港观众对于这样的特技电影并不买账,这也让邵氏对科幻片的探索就此止步。

虽然两部电影票房惨淡,但它真正将“特摄电影”技术引入了华语影视业,其影响之深远,几乎随处可见。譬如杜琪峰的《济公》中魔头扫平民居、《大话西游》里牛魔王与至尊宝的身型对比等,都是由此发展而来。而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也大量采用了抠像和微缩模型技术。

虽然在特效发达的年代,这些土办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当年邵逸夫敢于尝新尝鲜的举动,还是值得后人们尊敬。反观之,以当今华语电影特效技术,我们再拍出《猩猩王》绝非难事,但为什么无人敢拍,无人再拍,这值得我们深思。

4. 邵氏出品的老电影

邵氏出品的老电影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七十二家房客、江山美人、新独臂刀、倾国倾城、邪、貂蝉、变脸等。

1、梁山伯与祝英台

邵氏经典佳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李翰祥黄梅调巅峰之作。本片被视为1963年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称巨星乐蒂饰演祝英台,原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演厦语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举成名。

5. 谁能介绍点邵氏的经典电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导演:楚原

编剧:楚原

主演:岳华,井莉,胡锦,何守信

上映时间:1973年9月22日

该片根据上海市大公滑稽剧团同名舞台剧改编,讲述了解放前,住在广州市一幢破旧大院里的72家穷苦房客,与流氓恶霸屋主炳根夫妇斗志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导演:刘家良

编剧:倪匡

主演:刘家辉,汪禹,罗烈,徐少强

上映时间:1978年2月2日(中国香港)

该片讲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杀戮的书生刘裕德上少林寺变成三德和尚开始在35房学艺,之后报了家仇并为少林寺创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导演:罗启锐

编剧:罗启锐、张婉婷

主演:洪金宝,郑佩佩,林正英,岑建勋,午马

上映时间: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讲述京剧大师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七小福“戏班最终名扬天下的故事。

6. 谁知道:70年代的[邵氏]经典[古装]电影

大醉侠(1966)
十三太保(1970)*
星际钝胎(1983)
流星蝴蝶剑(1976)*
香江花月夜(1966)
江山美人(1959)*
成记茶楼(1974)
倾城之恋(1984)
大军阀(1972)*
爱情的代价(1970)
七十二家房客(1973)
花心大少(1983)
花田错(1960)
花月良宵(1967)
蓝与黑(1966)
无名英雄(1971)*
倾国倾城(1975)*
天涯明月刀(1976)*
何日君再来(1966)

网(1974)*
楚留香(1976)*

7. 邵氏出品的老电影

七十二家租客。

《72家租客》(72 Tenants of Prosperity)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喜剧电影,由曾志伟执导和监制,叶念琛执行导演,曾志伟、张学友、袁咏仪、黄宗泽、邓丽欣、钟嘉欣及王祖蓝领衔主演。

影片以1973年邵氏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为蓝本,故事经过再次创作,主要讲述了一对结拜兄弟为同时深爱的小桃红而成为一对斗气冤家的故事。本片于2010年2月11日上映。

8. 有关70-80年代老电影有哪些

70到80年代经典老电影如下:

1、《少林寺》

80年代十大经坦败磨典武打片,南拳王不幸离世,李连杰在世界成名的前夜1979年4月,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创始人宗道臣访问嵩山少林寺,并与时任香港长城影业公司董事长的廖一原接触。宗道臣表示希望长城影业能够拍摄一部少林寺题材电影,让他能够拿到日本去放映,以推广少林文化,弘扬少林精神。

9. 邵氏电影有那些

以下电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电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来》
《红菱泪》
《爱情的代价》
《哪吒》
《少林寺》
《铁扇公主》
《倾城之恋》
《花团锦簇》
《妲己》
《西游记》
《花街时代》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灯笼》
《爱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剑》
《风流韵事》
《城市之光》
《金菩萨》
《万古流芳》
《保镖》
《方世玉与洪熙宫》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盘丝洞》
《楚留香》
《大醉侠》
《书剑恩仇录》
《无名英雄》
《缘分》
《小杂种》
《刺马》
《蓝与黑续集》
《花田错》
《如来神掌》

邵氏武侠电影介绍
在世界华语影坛上,邵氏电影曾经红极一时。我心仪很久,却一直无缘见面。如今,被天映娱乐公司买断邵氏电影760部,用2亿多元人民币以数字方式整理和修复,令这批珍贵华语电影化石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兴奋的同时,迫不及待地把这来之不易“宝石”,好好欣赏品味。

真正的武侠电影早已经死亡,这点深有感受。当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时,就听说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过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侠,更得以证实。邵氏的武侠,是武侠片的巅峰时期,从《大醉侠》到《独臂刀》,从《大刺客》到《金燕子》,从《盗剑》到《夺魂铃》,从《马永贞》到《刺马》,从到《侠女》到《长辈》,从《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龙的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武侠片,添上一抹瑰丽的色彩。古龙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侠电影的宠儿。当时重量级的导演楚原、王羽、罗维等也都非常热衷于拍摄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活着的古龙也不时地为电影公司编写剧本,《萧十一郎》就是先写成剧本,后改成小说的。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拍出古龙想抒发出的意境。

电影是属于古龙的,电视剧是属于金庸的。一部电影未必能把金老爷子的作品表达出来,但一部电影能把古龙的意境发挥的淋漓尽致。《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三少爷的剑》、《陆小凤》、《英雄无泪》、《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给懂得品味的人去体会的真正宝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侠书就是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至今依旧觉得它是古龙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寻欢和阿飞,是武侠虚拟人物中经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余万字,它的问世,奠定了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对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不可读的定论作了一次有力的冲击。邵氏把原著《多情剑客无情剑》分成二部电影来拍摄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主题是梅花盗,几年后拍摄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之魔剑侠情》是以金钱帮事件为主轴。导演楚原拍摄此片,开创新派武侠片潮流,勇夺第15届金马奖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

邵氏电影的服装、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绝对是没有话说,尤其是古装片、武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着就舒服,尤其是现在“乱穿”的时代,格外令人怀念。记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评》文章里说:“导演李翰祥的美术造诣在华语导演中堪称后无来者,对服装、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据,务求逼真实感,营造情境更是体现中国文化底蕴。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为可笑,实则中国古小说绣像图画中的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后来午马版的才是不伦不类。”(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剑客无情剑》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见漂亮的屏风,精致的桌椅被打斗时划破、损坏,还真有点不舍得。虽然很多是室内景,但是真实度比现在200万元打造的“海棠金舍”,来得正宗多。楚原为了拍李寻欢从关外入关、与林诗音梅园重逢那一幕,远赴韩国拍摄。片中的很多道具细节处理的相当不错。

情节上,前后二部对原著都有改动,似乎预料之外,转念一想却在情理之中。其实,改动不是很大,还能接受。全剧塑造的原著气氛,更是“小李飞刀”系列影视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后无来者。也许是该片表达出了江湖、名、利、情、侠,恩怨情仇,对白、意境、气氛,完全是古龙的原味风格。虽然看第一遍的时候,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是事后想来其实也可以这样的诠释。

1977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狄龙饰李寻欢、余安安饰林诗音、尔东升饰阿飞、岳华饰龙啸云、井莉饰林仙儿。影片中,李寻欢萧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诗音人像,李寻欢一滴眼泪没掉,一句话没说,凄楚心境却表露无遗。狄龙饰演的李寻欢有评论者以为“活脱脱从小说中走出来一般”,被称为“永远的小李飞刀”。个人认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给满分。对于角色的改编,井莉饰林仙儿传统些,朴素些,还好在下一部时,转变过来。余安安饰林诗音,的确漂亮,居然被改死了。当然在《魔剑侠情》改活过来了。尔东升饰阿飞,戏份并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华部分,我给他打满分。

邵氏武侠电影介绍
在世界华语影坛上,邵氏电影曾经红极一时。我心仪很久,却一直无缘见面。如今,被天映娱乐公司买断邵氏电影760部,用2亿多元人民币以数字方式整理和修复,令这批珍贵华语电影化石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在令人感到兴奋的同时,迫不及待地把这来之不易“宝石”,好好欣赏品味。

真正的武侠电影早已经死亡,这点深有感受。当年看《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时,就听说了哪全然是模仿之作,看过三十年前的邵氏武侠,更得以证实。邵氏的武侠,是武侠片的巅峰时期,从《大醉侠》到《独臂刀》,从《大刺客》到《金燕子》,从《盗剑》到《夺魂铃》,从《马永贞》到《刺马》,从到《侠女》到《长辈》,从《少林三十六房》到《天下第一拳》等等,高潮迭起。

古龙的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武侠片,添上一抹瑰丽的色彩。古龙的作品是七十年代武侠电影的宠儿。当时重量级的导演楚原、王羽、罗维等也都非常热衷于拍摄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活着的古龙也不时地为电影公司编写剧本,《萧十一郎》就是先写成剧本,后改成小说的。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拍出古龙想抒发出的意境。

电影是属于古龙的,电视剧是属于金庸的。一部电影未必能把金老爷子的作品表达出来,但一部电影能把古龙的意境发挥的淋漓尽致。《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三少爷的剑》、《陆小凤》、《英雄无泪》、《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浣花洗剑》、《孔雀王朝》等等,就是那盛世留给懂得品味的人去体会的真正宝藏。

童年,看的第一本武侠书就是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又名《风云第一刀》),至今依旧觉得它是古龙作品的最佳代表之一,而主人公李寻欢和阿飞,是武侠虚拟人物中经典人物。原著三卷,七十余万字,它的问世,奠定了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对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不可读的定论作了一次有力的冲击。邵氏把原著《多情剑客无情剑》分成二部电影来拍摄的,1977年出品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主题是梅花盗,几年后拍摄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之魔剑侠情》是以金钱帮事件为主轴。导演楚原拍摄此片,开创新派武侠片潮流,勇夺第15届金马奖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

邵氏电影的服装、布景、道具、造型等等绝对是没有话说,尤其是古装片、武侠片,那才是正宗。古色古香,看着就舒服,尤其是现在“乱穿”的时代,格外令人怀念。记得“魏君子”在《邵氏作品41部小评》文章里说:“导演李翰祥的美术造诣在华语导演中堪称后无来者,对服装、造型、布景、道具,莫不精心考据,务求逼真实感,营造情境更是体现中国文化底蕴。比如燕赤霞身披虎皮的造型,今人以为可笑,实则中国古小说绣像图画中的侠客均做如此打扮,反而后来午马版的才是不伦不类。”(1960年《倩女幽魂》)

《多情剑客无情剑》里也是如此,每每看见漂亮的屏风,精致的桌椅被打斗时划破、损坏,还真有点不舍得。虽然很多是室内景,但是真实度比现在200万元打造的“海棠金舍”,来得正宗多。楚原为了拍李寻欢从关外入关、与林诗音梅园重逢那一幕,远赴韩国拍摄。片中的很多道具细节处理的相当不错。

情节上,前后二部对原著都有改动,似乎预料之外,转念一想却在情理之中。其实,改动不是很大,还能接受。全剧塑造的原著气氛,更是“小李飞刀”系列影视作品中最上乘之作,只怕后无来者。也许是该片表达出了江湖、名、利、情、侠,恩怨情仇,对白、意境、气氛,完全是古龙的原味风格。虽然看第一遍的时候,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是事后想来其实也可以这样的诠释。

1977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狄龙饰李寻欢、余安安饰林诗音、尔东升饰阿飞、岳华饰龙啸云、井莉饰林仙儿。影片中,李寻欢萧然走在雪中,埋下林诗音人像,李寻欢一滴眼泪没掉,一句话没说,凄楚心境却表露无遗。狄龙饰演的李寻欢有评论者以为“活脱脱从小说中走出来一般”,被称为“永远的小李飞刀”。个人认为,如果去掉那把扇子,一定给满分。对于角色的改编,井莉饰林仙儿传统些,朴素些,还好在下一部时,转变过来。余安安饰林诗音,的确漂亮,居然被改死了。当然在《魔剑侠情》改活过来了。尔东升饰阿飞,戏份并不多,但抓住了原著的精华部分,我给他打满分。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