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数码

如何更好区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日期:2023-10-10 07:31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通常电源线有三根线:火线L、零线N和地线PE。通过电线传输时,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两根线,以往返线的方式传输,我们称之为差分模式。另一种是两根线用于外出传输,地线用于返回传输。我们称之为共模。

如上图所示,蓝色信号在两根线内来回传输,我们称之为差分模式。

黄色信号在信号与地线之间传输,我们称之为共模。

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任意两根电源线上存在的干扰可以用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来表示。
共模干扰在导体和地(机箱)之间传输,属于不对称干扰,其定义为任何载流导体和参考地之间的不良电位差。差模干扰在两个导体之间传输,是一种对称干扰,其定义为任意两个载流导体之间存在不良电位差。

一般情况下,共模干扰幅值较大、频率较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造成较大的干扰。差模干扰幅值小、频率低,造成的干扰较小。

共模干扰信号 共模干扰的电流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方向(相位)相同。 电气来自设备的外部干扰多为共模干扰,外部干扰也多为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本身一般不会对设备造成危害,但如果共模干扰转变为差模干扰就严重了,因为有用信号都是差模信号。

差模干扰信号 差模干扰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位)相反。由于走线电容、电感、信号走线阻抗不连续性的分布以及信号返回路径流经意外路径,差动模电流将转换为共模电流。

产生共模干扰的主要原因有: 1、共模干扰电压串入电网。 2、辐射干扰(如闪电、设备电弧、附近无线电台、大功率辐射源)在信号线上感应出共模干扰。原因是交变磁场产生交变电流,而地中性环路面积与地面不同。火线-火线环路的面积不同,两个环路的阻抗不同,导致电流大小不同。 3、接地电压不同。简而言之,电位差会产生共模干扰。

4、设备内部电路对电源线造成的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电流 共模干扰通常以共模干扰电流的形式出现。一般来说,共模干扰电流的产生有以下三种原因: 1、电路布线中的所有导线上都会感应出外部电磁场。电压(该电压相对于地具有相等的幅度和相位)以及由该电压产生的电流。 2、由于电路走线两端的器件连接到不同的地电位,因此由该地电位差驱动产生电流。

3、器件上的电路走线与地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电路走线上会产生共模干扰电流。

注意事项 1. 如果设备的电路走线上产生共模干扰电流,电路走线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对电子和电气产品元件造成损害产生电磁干扰,影响产品的性能指标。 2、当电路不平衡时,共模干扰电流会转变为差模干扰电流,差模干扰电流会直接对电路产生干扰。对于电子电器产品电路中的信号线和回路:当差模干扰电流流过电路中的导线回路时,会引起差模干扰辐射。这个回路相当于一个小回路天线,可以向空间辐射磁场,或者接收磁场。

3、共模干扰主要集中在1MHz以上。这是因为共模干扰是通过空间感应到电缆上的,并且这种感应仅可能在较高频率下发生。但有一个例外。当电缆经过强磁场辐射源(如开关电源)时,也会感应出较低频率的共模干扰。

如何抑制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EMC干扰中最常见、最有害的干扰。我们抑制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过滤。

在电路中串联插入一个共模电感。当共模干扰电流流过线圈时,由于共模干扰电流的各向同性,线圈中会产生相同方向的磁场,增加线圈的电阻。感抗使线圈呈现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作用,从而衰减共模干扰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当电路中的普通差模电流流过共模电感时,电流同相缠绕在共模电感线圈中产生的反向磁场相互抵消,因此对普通差模基本上没有衰减作用模式电流。对USB信号的共模干扰抑制方法一般是在端口处添加共模电感。

USB传输信号为差分信号,干扰源为共模干扰信号。传输线上的共模电感可以更好地抑制共模干扰,而不会对有用的差分信号造成任何衰减。

USB 高速运行对 DM 和 DP 产生较强的共模干扰

通过增加共模电感,可以有效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如果共模干扰源在电源电路中,可以使用共模电容来抑制干扰信号。

当电路中引入共模电容时,共模电容提供最短路径旁路共模干扰信号,从而抑制共模干扰的产生。如果电源电路中存在差模干扰,可以使用差模电容来抑制干扰。

当电路中引入差模电容时,差模电容提供最短路径,使差模干扰信号被旁路,从而抑制差模干扰的产生。共模干扰是 EMC 干扰中最常见、最有害的干扰。抑制的方法除了滤波之外,还可以通过屏蔽信号线、在PCB板上大面积铺设来降低地噪声。线路阻抗降低共模信号强度等

审稿编辑:郭婷

-->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