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旅游

桐庐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日期:2023-09-19 21:27

桐庐自然特点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
以县城桐君街道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桐庐人文特点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置严州。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1949年4至5月桐、分两县解放,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1960年5月又废富阳入桐庐,并隶属于杭州市。1961年10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自古以来富春江、新安江的山水风物名及天下。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一段的富春江两岸洞奇石美,山清水秀,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3000余首盛赞桐庐的佳作。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潇洒桐庐”。目前,桐庐已形成了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有瑶琳仙境的溶洞奇观,有“天下独绝”的天目溪漂流,有红灯笼乡村家园的乡村公园风情,有中药鼻祖圣地桐君山,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既可寻胜访古,纵情山水,又可体验乡村风情、田园乐趣。
从桐庐的芦茨埠往西一直到建德的梅城镇,就是闻名中外的七里泷峡谷了,七十里群山夹峙,峭壁陡立,江水好似一匹白练,缭绕在层峦迭嶂之间,滩多水险,江流湍急。素有“小三峡”之称。

如果要你挑选一处人文景点作为“文化重庆”的代表景点,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写一段推

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开凿时间明显晚于我国另三大著名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的内容与之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世俗化、生活化和民族化的特点。南崖沿山壁依势雕刻的《牧牛图》,长27米、高3.3米,在佛像刻石群中,显得很别致。 《牧牛图》共十组,刻的不是佛和菩萨,而是描写牧人牧牛的生活,这里崎岖蜿蜒的小径、幽然静谧的山谷,再巧妙地结合顺岩壁流水的泉水,一幅幅生动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跃然纸上:两个老牧人坐在地上不知讲着什么悄悄话,讲话者讲得那么妙趣横生,以至让听者听得眉开眼笑;长髯飘胸的老牧人专心吹笛,不仅他的同伴听的入了迷,中间的仙鹤似乎正要随着笛声偏偏起舞;草地上的牧童睡的酣甜,倒挂在树上调皮的小猴抓他的衣袖他仍浑然不觉......从牛开始时的桀傲不驯、被拿着鞭子驱赶到最后不用缰绳和牧人和平共处,这组画面其实是根据宋人杨次公的“政道牧牛讼”而刻的劝善收心的历程。十幅图从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远、相忘、独照到双忘,分别说明禅修次第与觉悟由渐悟到顿悟的深化。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