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日期:2023-12-15 03:00

两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到波斯尼亚检阅部队,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皇储被害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俄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盟结成同盟,对协约国进行发动侵略战争。

1914年8月4日,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9月3日,英国派兵攻打德国西南部,又同时对法、俄进行攻击。日本于10月偷袭了驻守在青岛的德军。随后,美、意等国也先后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1915年1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俄军分两路进攻德国和奥匈帝国。

1916年2月,德、奥地面部队大规模进攻法国凡尔登要塞。经过凡尔登战役,德军被击败。

1916年6月,协约国军队开始反攻,德奥同盟处于崩溃边缘。

1917年3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使中立国美国受到极大损失,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对德作战。

1917年4月,协约国在法、俄西部战场发动反攻。德军由于战争潜力枯竭和国内危机爆发,被迫在东西两线收缩战线。

1918年9月26日,英国首先宣布停战。接着,美国、中国等也相继宣布停战。德国无心抵抗,于11月宣布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参战国家多达六十一个,波及二十亿人口,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死亡七千多万人。它以极大规模的战争态势、空前的惨烈程度和严重的破坏性而著称于世。

二战的起源是复杂的,包括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经济因素、帝国主义因素、封建主义因素和战争因素等。二战是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的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

二战的交战双方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国包括中、苏、美、英、法等国家以及所有同情和支持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轴心国集团包括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及仆从国波(斯)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战争初期,轴心国在军事和战略上处于暂时优势。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轴心国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北非战役是非洲战场的转折点。这两场战役使得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军事和战略上逐渐占据优势。

二战的结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结果。在战争中,反法西斯同盟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取得了胜利。同时,世界人民也通过这场战争认识到法西斯的危害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性。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