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俄罗斯要入侵清朝的原因:使节因不愿磕头而被驱逐出境

日期:2023-10-07 07:17

核心提示:1806年,尤里·戈洛夫金率领的俄罗斯使团不愿跪下桌子(香案),并在第一站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被驱逐出境。

(现代俄罗斯人,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5日,作者:雪儿,原标题:《俄使团拒叩头出访清朝失败 为俄国侵略埋下伏笔》

1806年,尤里·戈洛夫金率领的俄罗斯使团在第一站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因不愿向桌子(香台)磕头而被驱逐出境。

几乎同时,嘉庆皇帝还下令驱逐两艘擅自来广州经商的俄罗斯船只。

《剑桥晚清史》指出:“对于戈洛夫金的使命,清政府当然会担心,如果对一个欧洲列强做出让步,其他欧洲列强也会效仿。自从马戛尔尼事件之后,清朝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欧洲列强。”以前。热衷于遵守体面的进贡仪式,特别是磕头的礼仪。”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大清帝国坚持磕头,与其说是为了礼仪,不如说是为了建立一个礼仪“屏障”,不让任何一个“野蛮”家族产生任何错误的观念。 m.ccaike.com

俄罗斯早期外交信息显示,大清帝国高官并没有对磕头有病态的喜爱。康熙帝接见俄罗斯使者伊兹梅洛夫时,虽然在正式仪式上要求俄罗斯使者下跪,但在私下会见时,康熙不仅免去了这一礼节,还向俄罗斯使者道歉。甚至在接受某次采访后,他还在发往圣彼得堡的报告中与俄罗斯特使握手告别。俄罗斯特使在给圣彼得堡的报告中表示,这样的荣誉只有在中国与皇帝同等级别的人才能享有(加斯顿加恩:《彼得大帝[注: 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是沙皇阿列克谢·彼得一世米哈伊洛维奇之子,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时期的俄中关系史》,第7章第53号注释)——当然,中国没有与皇帝同等级别的人。这次握手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处女握手”。

一北一南两起事件,引起了中俄双方的警觉。嘉庆帝赐库伦尚书【注:尚书,清代边境军政总管之称。清代,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主管地方军事、政治、宗教事务的大臣。 -banshidachen]发出特别指示,要求各“卡伦”(哨所)官兵密切关注俄罗斯事态发展,加强边境巡逻。俄罗斯也加强了军事戒备,戈洛夫金使团内的高级官员也已被派往边境检查并进行调查。

此时的俄罗斯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挑战大清帝国的程度。因此,无论是使团在库伦被驱逐,还是舰船在广州被驱逐,俄国人最终都只能选择忍受。 《剑桥晚清史》指出:“戈洛夫金出使的失败,使俄罗斯与中国接触的非朝贡渠道只剩下两条在18世纪就已确保的渠道:一是北京的传教团,二是泽克图市场。”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