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历史

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的影响

日期:2023-10-05 22:59

在向封建化过渡的过程中,契丹民族一度实力强大,但也面临着如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问题。面对中原汉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是继续保持原有的奴隶生产生活方式,还是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实行封建化。

历史证明,辽朝的统治者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儒家思想作为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辽朝统治者钦佩和学习的典范。

辽代统治者尊崇孔子,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主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阿保机选拔了历史上有功绩的人士来供奉。北亲王认为“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当为第一”。于是神策三年,在上京建了一座孔庙。次年,阿保机亲临祭祀。契丹上层在用人、施政、道德修养等方面也自觉遵循儒家道德标准。就连写时事的耶律常弟兄也明白“四柱五经为政之本,六政三实为民命”。金元时期杰出的契丹政治家耶律楚才在其《怀古一百韵》中更贴切地指出了“辽氏尊汉制,儒祖宣尼”的历史事实。

在辽朝任职的汉族官员利用一切机会向契丹统治者介绍儒学和封建皇帝的统治经验,这也起到了促进契丹上层接受儒学的作用。辽圣宗即位之初,枢密使兼国史署监刊《尚书·无逸》篇》,太后“闻而嘉许”。当时的学者马德臣记录了唐高祖、唐太宗、玄宗的合法行为,并带到了圣教。他还写信劝诫频繁射箭,都得到了圣教的认可。

兴宗在位期间,枢密使马保忠见皇帝“沉迷宝塔”、“朝政不正”,便冷静地进谏。他说:“强天下者,儒;弱天下者,官。今任用官,以大领导,官非儒,尊儒道,则修乡风”。党;修德,则在王上受尊崇。从此以后,凡非受明代圣人孔孟之教的人,将视明朝而禁之。” 。

道宗对于儒家经典更是“神通”。侍从讲学时,只讲“夷狄有王”,不敢解释。道宗却道:“生肖、鹰身女妖的祖先,没有礼法,所以被称为‘蛮夷’。我修文物,礼仪与华夏无异,为何会这样想呢?” ”可见,他不仅学习、熟悉儒家经典,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充满了自信。

从圣教到道宗,大家都注重学习和吸收儒家经典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内容,并通过修改法律、制定礼仪来贯彻落实,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辽代统治者不仅以崇尚儒学、崇尚孔子的思想为指导,还大力兴办各级教育机构,为儒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辽代学校的兴建始于辽太祖时期。辽代“入京建国子监,太祖立之”后,历代增设学堂。辽代的中央教育机构有国子学和武经学。道宗清宁五年,下圣旨,设立学校,培养学者,出版经书,传播文学,并任命副师、助教、博士、助教。京城。上京有单独的国子监,迎接朝廷官员。东京学。仲景学。中京有单独的国子监,与朝廷官员相同。南京学。还有南京国子监,太宗设立它圣宗十三年,授水师图一区,学于西京,已在五京为官。 ”

辽朝还在重要府、府、县设立学堂,并任命医生、助教为官,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如辽代西京的丰圣、归化、云、德、弘、‘卫’诸儒家“各建孔庙,颁布五经及诸文学,命博士、助教讲授”。他们。”

此外,儒家经典也被作为课程的主要科目。道宗即位时,颁布《五经传疏》作为学校教材,还“命秘书官颁发《史记》、《汉书》”供学生学习。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各类学校外,辽朝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宫廷教育。他们专门为宗室后人设立了太子文学馆,为著名儒家学者办班。

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辽朝王公贵族的文化水平往往高于同时代的人,如耶律备、辽圣宗、辽道宗、耶律隆宪等,他们都具有很高的儒学。成就。

与此同时,科举考试始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初年。 “会同初(石丑)升进士,为卢龙巡官。”保宁八年(976年)十二月,辽景宗“命南京恢复礼部贡院”。辽朝的科举考试虽然主要是为汉人设立的,其目的是吸引汉族士人,巩固政权,但客观上确实为汉族士子实现统治天下的理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圣王之道。

契丹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改变了辽朝汉族士人心中的夷夏观念。认同契丹少数民族政权的汉族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儒家的世俗精神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新政权的建设,用儒家的政治智慧为契丹政权的各方面建设建言献策。

史料记载:辽朝时,“皆招延中人,授文法,渐渐盛”。辽初康莫吉、韩延辉、韩志谷、张黎、赵延寿,中期郭熙、刘慎行、马德臣、邢抱朴、马保忠、张謇、刘六福,中期姚景行、杨熙、王士儒、贾士训、马仁王等人成为辽朝的名臣。

崇儒理念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契丹贵族越来越讲究儒家的礼法道德,而一些契丹原有的不良社会习惯也随之消失。社会也发生了变化。

“妻子出面报丧嫂”等违反封建礼教的行为;契丹家庭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忠”、“孝”、“乐”、“忠”等传统儒家伦理观念进入了契丹家庭。契丹人民较全面、系统地接受了儒家“孝”思想。大多数契丹皇帝都号召并鼓励臣民对父母长辈“孝顺”。

辽代中期以后,一些契丹家庭的女性由于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自愿接受儒家伦理的约束。一旦丈夫事业有危,或者先于自己死去,她们要么与丈夫同甘共苦,要么为丈夫而死。 。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