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教育

四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评课稿一等奖

日期:2023-09-23 13:24

1、四年级数学认识更大的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认识更大的数》

①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②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③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都是数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④从右边起,四位分一级。 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万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级包含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⑤多位数读法: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⑥多位数写法: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顶位要牢记。

⑦多位数大小比较:大小比较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看高位,高位数大数就大。

⑧多位数改写:改为以万作单位,必须去掉4个0;

改为以亿作单位,必须去掉8个0。

⑨求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⑩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都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由单数和双数组成,如1,3,5,7,9,都是单数;0,2,4,6,8,10,都是双数。

2、数一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

教材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揣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具准备:挂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出示挂图)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面红旗?(1面)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用类似方法呈现到3)

师:我看见垃圾桶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4,用相同方法揭示到6)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天上飞的鸽子哈,123456,总共6只!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7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们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让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3、二年级数学变化的图形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通过折、画、剪等操作活动,得到所需的图案

教学准备:

PPT、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天,图形王国的花园里有一只蜻蜓正在空中捉小虫子吃,忽

然飞来一只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蜻蜓生气地说:别跟我捣乱!

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

儿的!蜻蜓更生气: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可能是一家

人呢?这时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蝴蝶接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

吧,数学爷爷告诉我,在图形王国中,不仅蝴蝶蜻蜓是一家,

这些树叶和我们也是一家呢!

二、探究新知

1、蜻蜓、蝴蝶和树叶为什么是一家?

仔细观察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

2、PPT演示

淘气和笑笑也带来了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图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想剪这样的图形吗?

剪一件小衣服,想想是怎么剪的?师演示步骤,巡回检查指导。

剪一片树叶,你是怎样剪的?

4、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拓展

1、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做一做

2、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下面的图案(练一练第2题)

3、连一连。

4、看一看,做一做。

5、欣赏对称图案。

四、作业设计

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4、二年级数学加与减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分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 30 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3 0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5 4

4 1

9 5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4 1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 44 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 26 29= 37 28 34= 16 35 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 22 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 16 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5、三年级数学周长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三年级上册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5.学生课前准备:

(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在家长的指导下、配合下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等,并做好记录。

6.教师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认识周长的相关教学资料,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作为参考,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及相关习题。通过整合教学方案、相关教学素材并结合学情设计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线、皮尺、部分实物、卡片等。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1)注意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2)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3)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

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和几个同学的作品。

(1)怎么描画?(课件展示)

(2)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比一比谁能描得又快又好。

(4)学生演示交流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5)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三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p45-1)

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3.量一量、算一算。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都有谁?

(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梯形)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

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

a: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引入,通过创设情境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蚂蚁爬树叶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周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创设了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最后创设智力大比拼的比赛情境,并将图形周长的比较练习都融于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乐于探究。

(二)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摸一摸、描一描、测一测、算一算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探索周长的测量、计算、比较方法等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直线型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曲线型图形);发现了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还发现了比较周长的不同方法,用平移线段的方法比较既快又准。这些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三年级数学乘与除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乘与除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口算乘、除法,主要为今后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本单元共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丰收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小树有多少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并掌握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钱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同样为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多种计算的方法。丰收了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植树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口算基础,再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一些算理,可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

3.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四年级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评课稿听课记录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评课稿第一篇: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说课稿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的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这篇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

2.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太空种子的变化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了解太空种子的变化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生物科学所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四、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2课,(板书)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齐读课题),看了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交流)

点评:以疑导学、层层质疑是一种促使多思、精思的教学方法。围绕课题展开的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读文探疑

1.自读课文,用画出难读难理解的词。

2.思考填空题,用在书中画出答案。

飞船指的是,特殊乘客指的是,特殊乘客经历太空旅行的特殊原因是。

3.运用工具书或同桌合作,抽读画出的难读的字词。

4.集体交流。

①读词语(出示):

特殊比较差异遨游淘汰辐射筛选美味佳肴浩瀚

②交流填空题的答案。

点评:这一层次的释疑、探疑的过程是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过程,填空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直奔课文的中心。

(三)再读设疑

1.根据大家的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2.存疑: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有哪些美妙的变化,又有哪些神奇的用途呢?魔力是指什么?

点评:全息阅读提倡抓文中的全息元。中心句中的魔力美妙的变化神奇的用途就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息元。因而,针对此进行设疑对于下一步的有效阅读非常关键。

(四)情境激趣

1.师: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可是飞船上特殊乘客中的一位,我们听听他的介绍吧!(媒体播放或学生现场表演。)

2.明确听的要求:他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经历的?

3.交流后出示要点:

①先说明自己的身份。

②说说自己遨游太空的所见所闻。

③说说自己从太空回来后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4.师:你想来演演这些特殊乘客吗?认真读读课文和老师发下去的课外资料,按上面的提示开始准备吧!(个人准备,小组交流。)

5.谁愿意给大家演一演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评一评,谁介绍得最清楚,最生动?(集体交流。)

6.评价总结学生发言中的优点与不足。

点评:情境表演的渗透,将阅读教学推向一个有声有色的环节,依托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情境表演体现了对认知价值的倾心追求。表演自始至终都是解读课文,发展语文能力的一种富有意趣的手段。

(五)回文探疑

1.师:刚才有特殊乘客讲到自己获得了魔力,你知道这魔力从何而来吗?课文哪一段向我们作了具体的介绍?

2.师生共同小结。

①是因为受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一部分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大自然的作用)②是经过了科学家对太空植物种子的优选和优育。(科学的力量)

3.出示文章最后一句: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①为什么称科学家为魔法师?

②你想成为这样的魔法师吗?

请你试着帮科学家们完成一份小报告。(见附表)

③你还想带哪些植物种子遨游太空?猜想它们会有哪些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交流后填写到附表中的空格处。)

点评:科学小报告是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要完成这份报告,就要将静态的文本动态化。重组语言,合理想象,多元表述但不离本文主旨。让课堂自由、自如、自在,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总结提炼

1.师:看来大家对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有了深刻的了解。课文写得生动有趣,结合举例说明使我们很快明白了原本深奥的内容。

课文当中还有几个句子作用很大。

①出示句子1:

这些优点从何而来呢?从太空中来。

这些优点从太空中来。

A.比较,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B.文中为什么用第1句呢?(自问自答,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C.联系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②出示句子2:

除了食用,太空归来的这些特殊乘客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A.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第5段)

B.第4段写什么?第5段主要讲什么?

C.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小结:读课文,不光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观察研究课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知道课文是怎样通过文字来介绍的,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学懂了语文呀!

3.拓展阅读:选读课文《人造发光植物》。

点评: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踏踏实实地走一个来回是语文本体最朴实的体现。比较法虽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有效。拓展阅读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内容的扩容,更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

8、四年级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这次全员参与活动主要是由我们四年级三位老师共同研究参与,由卢燕玲老师课堂展示,郑文清老师主评,有我进行说课。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发现、发明等词语。

(2)、初步渗透课文中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情感及学习科学的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发现、发明等词语。

(2)、初步渗透课文中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也是难点)

四、说学情

本班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的能力,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充分了解20世纪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技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唤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五、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本节课要会认的改变 程度 依赖 农耕社会......等词语。

识字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在读完后让他们进行汇报自己的理解,进而引导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学习设问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引出第2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让学生学会设问句,并做相关练习进行巩固。

2、理解发现和发明并学会区别。

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引导学生对发现和发明进行区别,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要经过研究探索;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接着对这两个词语做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四)、重点切人,体会巨大成就。

在学生学会对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进行理解和区分的基础上重点切人第四自然段,体会巨大成就。

1、哪些是发现的成就,哪些是发明的成就。

这个自然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同通过合作交流,知道哪些成就是20世纪人类发现的,哪些成就是20世纪人类发明的。

2、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结合这段话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些20世纪人类发明和发明以具体的事物一个个列举出来,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从口头说话练习.

3、体会巨大成就,感情升华。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课前搜集到关于20世纪取得科技成就的另一些资料交流分享:X射线 空调 洗衣机移动电话等,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方便,这些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是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愉快、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

七、说板书

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20、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利用 影响

科学技术 发明和发现

(呼风唤雨)

9、四年级数学方向与位置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方向与位置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描述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数学书61页主题图,先观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并探索,引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的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序汇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2.亲自实践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要确定的物体的具体

位置必须要知道方向和距离。老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绘制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借助质疑,深入研究

如果反过来从图书馆到笑笑家,该怎么走呢?为什么这次描述和笑笑从家到图书馆不一样呢?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是方向改变,两者间的距离并未发生改变。

4. 归纳概括

怎样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在描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师小结。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

2.课本6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选取正确和错误的展示,通过对比,明确错误原因。

3.课本62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批,互疑,互改,互讲。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板书设计 :

去图书馆

观测点 方向 距离

10、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简单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物体个数,如:今天早上老师吃了1个苹果;医生叮嘱小明饭后吃2粒感冒药;每天上午我们有3节课;奥运会每4年开一次;一只手有5个手指;今年妈妈给小强过10周岁生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些数我们就叫做自然数;而0则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

(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教师请同学们接下去说完整: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2、全体回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1、四年级数学可能性评课稿

不确定性 总第 课时

不确定性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教师:ppt 多媒体

个性化修改

摸球游戏 总第 课时

摸球游戏 备课时间:

授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重点:学会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教师:ppt 多媒体课件、纸盒、4个黄球、1个白球

个性化修改

作业设计:

一星级(基础演练)

练一练

二星级(综合应用)

小练习册

三星级(挑战自我)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不可能可能性小可能性大一定

课后反思:

12、四年级数学除法评课稿

商不变的规律:

商变化的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商反而会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 扩大 缩小

不变 缩小 扩大

(三)路程、时间与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有:千米/时,米/秒,)

3.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四)解决问题

解应用题儿歌: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13、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评课稿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 课堂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 什么意思?

师总结: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这样的能力,今天来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如观察的,观察了什么,怎么观察的。

二 整体感知

1、第一自然段教学:

写了什么?

除了位置,还有什么发现?

太棒了,随处可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样常见的事物仍然值得留心观察

2、看其他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3、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有哪些,谁能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

漾、爪子、相当牢固、逐渐

作者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的句子

三、小组自学

1、小组自学,找出仔细观察的方面

(巡视,表扬勾画的同学)

2、小组交流后,点一组同学展示 师点评合作的有效性

3、时间的词-连续观察

细微的观察-动静结合

蜗牛的比喻-形象

4、请同学打分,展示小组选择最佳倾听小组

5、老师幻灯片砖石各个时期的爬山虎,进一步总结作者的观察细致

四、课堂活动

1、如果你是植物园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别人介绍爬山虎是如何爬的?要抓住什么词?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思考后,站起来介绍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2、同学讲解+动作表演,师点评

3、一脚一脚教学,师通过动作表演说明为什么是一脚一脚而不是一步一步。

总结升华-仔细、连续观察

思考:

1、训练点明确,授课围绕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两个方面进行讲授

观察什么,即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的内容

怎么观察,即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词语,去了解观察的奥秘细致、连续(表示时间的词)

2、对抽象化的教学具象化操作,如在讲解蛟龙的爪子和蜗牛时,强调把不熟悉的事物比作熟悉的实物,就是形象

3、通过创设情景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当小小讲解员,讲解爬山虎如何爬,怎么讲到重点,讲得生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动词运用的准确。

导入时,强调观察是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跟叶圣陶老爷爷学习如果通过观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会不会更好呢?

14、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燕志俊。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中,我遵循着教学目标,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蝴蝶的美丽图片,有静态的,也有蝴蝶在胡从中翩翩起舞的动态的,欣赏着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都会向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鸟的家是鸟窝,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没,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齐读、领读、师生配合读、分读,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并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悟情,例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如果你遇到此类问题,你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教学反思2

本课堂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品读中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已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逐步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15、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记录及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

16、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听课笔记

本课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第7课,单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让学生广泛地提问题,鼓励大家多提问题,可以从整体和部分提出问题,第六课《蝙蝠和雷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启示提问题。本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会筛选问题,筛选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

本课有以下特色:

一、课堂处处渗入学法,适时小结。通过学生在第一节课整理的问题清单,总结出学生提出的三类问题,第一类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解决不作为班级重点问题进行解决,第二类和第三类问题,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问题和带给大家启发的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在本课中,第一环节让学生复习字词,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的读音潜的读音,和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善和奥。第二环节:从上节课小组整理的问题清单开始,总结学生提问提的三种情况,并总结筛选的方法,然后进行小组合作筛选小组问题清单。第三环节:进行班级问题的筛选,筛选出两个问题作为班级的重点问题进行解决。

三、小组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本课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小组合作,小组按照老师总结的筛选方法进行小组清单的整理,筛选出小组认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两个问题。然后让小组同学说一说他们小组为什么这样筛选。从而拓展了筛选方法,总共有四点:1.字词类问题能借助资料或工具书的问题进行剔除。2.通过读课文,当时能解决的问题剔除。3.相似的问题进行合并,小问题归纳在大问题里。4.对课文理解有帮助,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留存。小组同学按照老师的方法,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都自行解决。

四、朗读指导处处有,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情感。在本课中我重点指导了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朗读,体会20世纪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在朗读中,加入评读,当学生读的好的时候,及时评价。当学生读的不到位的时候,老师范读进行引导。

五、课外拓展及时补充,让学生拓展知识。本课中有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这句诗比较难理解,我引出它的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从这句诗再联想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用这首诗来形容?学生自然很好理解。用这句诗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速度快,成就多,范围广。本课最后我给同学看了一个小视频,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其中无人驾驶的熊猫公交车让学生看的惊讶不已。

这堂课在平行班上过一次,此次是在家长开放日又在本班上了一次,今天,每一个学生都至少发言了一次。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家长的反馈也非常好,其中一个家长在家长会反馈到:感觉现在的教学不再像以前家长那个时代传授式教育,现在的课堂是启发式教育,更强调的是核心素养,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家长的反馈,我感觉现在的家长也都是与时俱进,很会评课。作为老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17、五年级数学可能性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可能性

单元目标:

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

单元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单元难点: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

18、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小数除法

单元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19、五年级数学倍数与因数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

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 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2)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 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 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 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五、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板书

数的世界(倍数与因数)

分一分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的倍数。

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20、积的近似数评课稿

《积的近似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⒉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则是 :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而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创设法、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堂开始,我会播放动画片《警犬卡尔》的片段。

2、在学生欣赏完好看的动画片后,提出问题:看过动画片,你觉得卡尔为什么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呢?

3、孩子们思考后,会自然的回答出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

师:是呀,正因为狗的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才能够帮着警察屡次破案。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动画情境导入,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一、回顾旧知,理解积的近似数

1、首先我出示这张图片

接着向孩子们提问: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够求出狗的嗅觉细胞大约有多少个吗?

让他们试着在下面列出算式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我会把交流出来的算式:0.04945板书到黑板上。

接着启发他们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后,我进行归纳并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然后让孩子们回顾旧知:我们原来学习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谁能说一下方法?

学生思考后交流,我会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总结。

二、探究新知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首先,出示例题6图片

请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解决的时候,我会进行巡视,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然后在学生交流做法的时候,我会板书整个算式

接着提出问题:你能说一下结果为什么是2.2亿个吗?(这个地方要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说明,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我会根据他们说的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

接下来,向孩子们提问:谁能说一下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看好要求,也就是看问题中让我们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要求保留位数:看第几位。

3、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位数

4、计算的结果要正确

学生总结的注意事项,只要合理我都会给与鼓励和表扬。

然后教师小结

这一环节中我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第二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自行解决新知识。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练习题组设计如下:(出示幻灯)(首先我设计了一组基本练:包括填空和判断题。练习题B是一组计算题。练习题C是三道实际应用题。)

(通过这样各种形式的的习题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两个问题:

(1) 你有什么收获?

(2)你有什么感想?

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孩子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中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积的近似数》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可能会有一些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批评指正。

21、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评课稿

果园里有桃树12棵,苹果树1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3)想一想: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小结:通过回顾复习,我们解答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 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 )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 )占( )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 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 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五、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水的体积

冰的体积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5045111.1%

=545 111.1%-100%=11.1%

11%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11% 。

2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评课稿

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

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在上述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

试计算我国上述的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你的估计,你认为是否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

我国为什么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二)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呢?

学生抢答:外界的环境。

教师:内在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是基因。

教师:很好。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因素是环境,内在因素是基因,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我们先讨论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我们知道生物的细胞中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展示:猫与狗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猫与狗的基因组成是否相同?

学生:不相同。

展示:不同猫的图片。

教师:都是猫他们的基因组成是否相同呢?

学生:不相同。

教师:我们知道了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不相同,性状的表现就不一样,再想一想猫与狗之间和猫与猫之间,那种基因组成差异大?

学生:猫与狗之间。

教师:也就是说,同种生物的基因组成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的基因就形成了猫的基因库。

教师:猫有猫的基因库,人有人的基因库,(设疑)丰富的生物基因库对生物的种族繁衍有什么意义呢?

展示:课件资料。

事例一:

全国现存64只华南虎,分布在全国的19个动物园内。令人震惊的是,这64只华南虎,都是1956年从野外捕获回来的6只华南虎的后代。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共死亡3只老虎,出生4只小虎,其中2只眼睛是瞎的。为什么幼虎的眼睛是瞎的?

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

教师:(设疑)基因组成很贫乏的时候,要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当基因组成很丰富的时候,还要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吗?好比说,大豆的品种在我国就有两万种之多,而人类只喜欢其中的30种到40种,其他的品种还需要保护吗?举例说明。

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

教师:现在的环境不断的变化,需要具有不同的基因的生物来适应这个环境,所以要保护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教师:杂交是目前获得基因多样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国在杂交方面也有很多成就,你能举出一例吗?

学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教师:展示事例三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来的杂交稻新品种,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他的贡献使近一亿人免受饥饿,因此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基因多样性,懂得了基因多样性对生物的生存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讨论决定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外在因素环境。

教师:刚才在那个多媒体片段中,同学们都说了很多生物,这些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所以生态系统也具有多样性。

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你喜欢的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系统消失了,你喜欢的生物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他们将灭绝。

教师:反过来,你喜欢的生物消失了,对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学生:会影响生态平衡。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它具有哪三个层次的涵义?

学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师:他们三者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生物多样性外在形式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他的内在因素是基因的多样性,外在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又往往引起基因的变化。

四、板书设计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基因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我们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请同学们查找有关资料。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解了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所以,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明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