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教育

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老鼠的魔术棒教案反思

日期:2023-09-28 03:01

1、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老鼠的魔术棒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老鼠的魔术棒》以简单有趣的情节,极富魔幻色彩的构思,深深吸引着小班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设置了步步深入的四个环节,来帮助幼儿达到活动目标。在第一环节中,我借助魔术棒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在第二环节中,我通过课件和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学习短句。在第三环节中,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小老鼠帮助同伴解决困难这一内容,同时让幼儿迁移运用前一环节所学的“魔语”进行表述。在第四环节中,我将情感教育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既梳理了故事情节,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术棒”的神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并发准“长”和“缩”的音。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1)小花、小熊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及故事课件。(2)由废旧收音机天线或荧光棒中的发光灯管等制作而成的“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以小老鼠的魔术棒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你们好!我是小老鼠奇奇。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幼:可以拿来玩/拿来变魔术/拿来变玩具/拿来变好吃的东西……二、结合小花、小熊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魔术棒的神奇,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

  师:小老鼠的魔术棒到底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师:小老鼠用魔术棒让小花和小熊怎么变的?

  幼:把花变大变小/把花变高变矮/把小熊变大变小/把小熊变高变矮。

  师:猜猜看,小老鼠让小花、小熊变大时会说什么呢?

  幼:变变变/大大大/高高高/变大变大……师:小老鼠让小花、小熊变小时会说什么呢?

  幼:变变变/变小变小/小小小/矮矮矮……师:你们说得都很棒!小老鼠在让小花、小熊变大变小时说了一句魔语。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说的吗?

  幼:想。

  师:小花、小熊在变大时和小朋友一样都是慢慢地在成长,所以小老鼠用了一个好听的词“长长长”。(引导幼儿学习“××,××,长长长”的句式,并注意“长”的发音。)师:小老鼠在让小花、小熊变小时也用了一个好听的词“缩缩缩”来表示,我们一起来学学。(引导幼儿学习“××,××,缩缩缩”的句式,并注意“缩”的发音。)师:谁能帮助小老鼠来说说这两句魔语?

  幼:小花,小花,长长长/小花,小花,缩缩缩/小熊,小熊,长长长/小熊,小熊,缩缩缩。

  师:你们想不想也当个魔术师,让小花、小熊来变一变?

  幼:想。

  师:你们要记住一会儿在变的时候要加上魔语,而且要说得准确、响亮。

  (幼儿结合课件学习“××,××,长长长”“××,××,缩缩缩”的句式。)三、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1.感知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瞧,小老鼠带着这根神奇的魔术棒出门了!它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树下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幼:帽子被风吹到树上了。

  师:小老鼠会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呢?请你们也帮小老鼠想想办法。

  幼:小老鼠爬到树上去拿/请大象来帮忙/用梯子爬到树上拿……师:你们别忘了小老鼠手上有一根什么呀?

  幼:魔术棒。

  师:那它会用魔术棒怎么做呢?

  幼:它会用魔术棒把帽子变下来/它会把魔术棒变长,把帽子拿下来/它会把自己变大拿帽子/它会把树变小……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的。

  (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后半段。)师: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的?

  幼: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师:小老鼠用魔术棒时对大树说了什么魔语?

  幼:小树,小树,小小小。

  师:谁能用刚才学过的魔语来说一说?

  幼:大树,大树,缩缩缩。

  师:小老鼠拿到帽子后又做了什么?

  幼:用魔术棒把树变大。

  师:是怎么说的?

  幼:大树,大树,长长长。

  师:小老鼠收起了帽子,带着魔术棒继续往前走。

  2.感知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在玩。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幼:下雨了。

  师:哦,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小老鼠看到蘑菇后说“我有办法了”。你们猜猜小老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幼:用魔术棒把蘑菇变大。

  师:那它把蘑菇变大时怎么说?

  幼(众):蘑菇,蘑菇,长长长。

  师:说得真好!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后半段。)师:太阳出来了,小鸡、小狗又出来玩了。小老鼠是怎么让蘑菇变小的?

  幼(众):蘑菇,蘑菇,缩缩缩。

  四、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1.完整欣赏故事,能较清楚地说出魔术棒前后两次的用途。

  师: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师:第一次,小老鼠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一次,它帮助自己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幼:后来它又把树变大。

  师:第二次,它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二次,它帮助小鸡和小狗,把蘑菇变成雨伞避雨。

  幼:雨停了,小老鼠又把蘑菇变小。

  2.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结合课件边演示边讲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幼:小老鼠的魔术棒会变魔术。

  幼:我喜欢小老鼠,它会用魔术棒拿帽子/会帮助小鸡、小狗避雨……师:原来小老鼠不仅用魔术棒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小鸡、小狗,大家都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师:小老鼠在帮助了小鸡、小狗后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老鼠还会用魔术棒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附故事:小老鼠的魔术棒小老鼠奇奇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一天,奇奇带着这根魔术棒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把奇奇的帽子吹到了树顶上。奇奇真着急,它东瞧瞧,西望望,“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帽子呢?”突然,奇奇想起了神奇的魔术棒,就用它指着大树说:“大树,大树,缩缩缩。”大树马上就变小了。奇奇拿到了自己的帽子,心里真高兴。然后,它用魔术棒指着大树说:“大树,大树,长长长。”大树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小老鼠奇奇带着魔术棒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来到了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正在草地上玩。突然,“哗啦啦……”天下起了大雨。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奇奇赶紧对小鸡、小狗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们。”说完,它用魔术棒指着一棵蘑菇说:“蘑菇,蘑菇,长长长。”哟!蘑菇真的长大了,像一把大伞。小鸡、小狗高兴极了,赶紧躲到蘑菇伞下避雨,并对奇奇说:“谢谢你,奇奇。”奇奇说:“不用谢。”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奇奇又用魔术棒指着蘑菇说:“蘑菇,蘑菇,缩缩缩。”蘑菇又缩回到原来的样子了。接着,小鸡、小狗和小老鼠一起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起了游戏。

  活动反思:

  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处理了教材。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抓住幼儿喜欢看课件的心理,让幼儿看课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内容。为了让幼儿学说咒语,我巧妙设计了课件按钮,只要幼儿用魔棒指着大树说咒语,大树就能变大或变小,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魔棒咒语。学习故事的第二段时,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内容,而是让幼儿当主角,帮助小老鼠和小伙伴们想躲雨的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想的办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时,那种开心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准备了角色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的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画面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多种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三段故事呈现形式不同,难度是由易到难有所递进,又层层铺垫。这样的故事教学,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幼儿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2、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老鼠的魔术棒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老鼠的魔术棒》以简单有趣的情节,极富魔幻色彩的构思,深深吸引着小班幼儿。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设置了步步深入的四个环节,来帮助幼儿达到活动目标。在第一环节中,我借助魔术棒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在第二环节中,我通过课件和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学习短句。在第三环节中,我采用分段演示课件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小老鼠帮助同伴解决困难这一内容,同时让幼儿迁移运用前一环节所学的“魔语”进行表述。在第四环节中,我将情感教育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既梳理了故事情节,又让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术棒”的神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并发准“长”和“缩”的音。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1)小花、小熊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及故事课件。(2)由废旧收音机天线或荧光棒中的发光灯管等制作而成的“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以小老鼠的魔术棒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你们好!我是小老鼠奇奇。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幼:可以拿来玩/拿来变魔术/拿来变玩具/拿来变好吃的东西……二、结合小花、小熊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魔术棒的神奇,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

  师:小老鼠的魔术棒到底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师:小老鼠用魔术棒让小花和小熊怎么变的?

  幼:把花变大变小/把花变高变矮/把小熊变大变小/把小熊变高变矮。

  师:猜猜看,小老鼠让小花、小熊变大时会说什么呢?

  幼:变变变/大大大/高高高/变大变大……师:小老鼠让小花、小熊变小时会说什么呢?

  幼:变变变/变小变小/小小小/矮矮矮……师:你们说得都很棒!小老鼠在让小花、小熊变大变小时说了一句魔语。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说的吗?

  幼:想。

  师:小花、小熊在变大时和小朋友一样都是慢慢地在成长,所以小老鼠用了一个好听的词“长长长”。(引导幼儿学习“××,××,长长长”的句式,并注意“长”的发音。)师:小老鼠在让小花、小熊变小时也用了一个好听的词“缩缩缩”来表示,我们一起来学学。(引导幼儿学习“××,××,缩缩缩”的句式,并注意“缩”的发音。)师:谁能帮助小老鼠来说说这两句魔语?

  幼:小花,小花,长长长/小花,小花,缩缩缩/小熊,小熊,长长长/小熊,小熊,缩缩缩。

  师:你们想不想也当个魔术师,让小花、小熊来变一变?

  幼:想。

  师:你们要记住一会儿在变的时候要加上魔语,而且要说得准确、响亮。

  (幼儿结合课件学习“××,××,长长长”“××,××,缩缩缩”的句式。)三、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1.感知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瞧,小老鼠带着这根神奇的魔术棒出门了!它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树下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幼:帽子被风吹到树上了。

  师:小老鼠会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呢?请你们也帮小老鼠想想办法。

  幼:小老鼠爬到树上去拿/请大象来帮忙/用梯子爬到树上拿……师:你们别忘了小老鼠手上有一根什么呀?

  幼:魔术棒。

  师:那它会用魔术棒怎么做呢?

  幼:它会用魔术棒把帽子变下来/它会把魔术棒变长,把帽子拿下来/它会把自己变大拿帽子/它会把树变小……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的。

  (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后半段。)师: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拿到帽子的?

  幼: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师:小老鼠用魔术棒时对大树说了什么魔语?

  幼:小树,小树,小小小。

  师:谁能用刚才学过的魔语来说一说?

  幼:大树,大树,缩缩缩。

  师:小老鼠拿到帽子后又做了什么?

  幼:用魔术棒把树变大。

  师:是怎么说的?

  幼:大树,大树,长长长。

  师:小老鼠收起了帽子,带着魔术棒继续往前走。

  2.感知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在玩。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幼:下雨了。

  师:哦,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小老鼠看到蘑菇后说“我有办法了”。你们猜猜小老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幼:用魔术棒把蘑菇变大。

  师:那它把蘑菇变大时怎么说?

  幼(众):蘑菇,蘑菇,长长长。

  师:说得真好!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后半段。)师:太阳出来了,小鸡、小狗又出来玩了。小老鼠是怎么让蘑菇变小的?

  幼(众):蘑菇,蘑菇,缩缩缩。

  四、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1.完整欣赏故事,能较清楚地说出魔术棒前后两次的用途。

  师: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师:第一次,小老鼠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一次,它帮助自己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幼:后来它又把树变大。

  师:第二次,它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二次,它帮助小鸡和小狗,把蘑菇变成雨伞避雨。

  幼:雨停了,小老鼠又把蘑菇变小。

  2.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结合课件边演示边讲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幼:小老鼠的魔术棒会变魔术。

  幼:我喜欢小老鼠,它会用魔术棒拿帽子/会帮助小鸡、小狗避雨……师:原来小老鼠不仅用魔术棒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小鸡、小狗,大家都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师:小老鼠在帮助了小鸡、小狗后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老鼠还会用魔术棒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附故事:小老鼠的魔术棒小老鼠奇奇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一天,奇奇带着这根魔术棒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把奇奇的帽子吹到了树顶上。奇奇真着急,它东瞧瞧,西望望,“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帽子呢?”突然,奇奇想起了神奇的魔术棒,就用它指着大树说:“大树,大树,缩缩缩。”大树马上就变小了。奇奇拿到了自己的帽子,心里真高兴。然后,它用魔术棒指着大树说:“大树,大树,长长长。”大树又变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小老鼠奇奇带着魔术棒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它来到了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正在草地上玩。突然,“哗啦啦……”天下起了大雨。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奇奇赶紧对小鸡、小狗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们。”说完,它用魔术棒指着一棵蘑菇说:“蘑菇,蘑菇,长长长。”哟!蘑菇真的长大了,像一把大伞。小鸡、小狗高兴极了,赶紧躲到蘑菇伞下避雨,并对奇奇说:“谢谢你,奇奇。”奇奇说:“不用谢。”

  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奇奇又用魔术棒指着蘑菇说:“蘑菇,蘑菇,缩缩缩。”蘑菇又缩回到原来的样子了。接着,小鸡、小狗和小老鼠一起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起了游戏。

  活动反思:

  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处理了教材。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抓住幼儿喜欢看课件的心理,让幼儿看课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内容。为了让幼儿学说咒语,我巧妙设计了课件按钮,只要幼儿用魔棒指着大树说咒语,大树就能变大或变小,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魔棒咒语。学习故事的第二段时,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内容,而是让幼儿当主角,帮助小老鼠和小伙伴们想躲雨的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想的办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时,那种开心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准备了角色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的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画面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多种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三段故事呈现形式不同,难度是由易到难有所递进,又层层铺垫。这样的故事教学,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幼儿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小班语言小老鼠的魔术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术棒"的神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并发准"长"和"缩"的音。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

  (1)小花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及故事课件。

  (2)由废旧收音机天线或荧光棒中的发光灯管等制作而成的"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以小老鼠的魔术棒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好!我是小老鼠奇奇。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二、结合小花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魔术棒的神奇,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

  师:小老鼠的魔术棒到底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师:小老鼠用魔术棒让小花怎么变的?

  师:猜猜看,小老鼠让小花变大时会说什么呢?

  (幼儿结合课件学习"××,××,长长长""××,××,缩缩缩"的句式。)

  三、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感知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瞧,小老鼠带着这根神奇的魔术棒出门了!它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树下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师:谁能用刚才学过的魔语来说一说?

  2.感知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前半段。)

  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在玩。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师:哦,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小老鼠看到蘑菇后说"我有办法了"。你们猜猜小老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那它把蘑菇变大时怎么说?

  四、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故事,能较清楚地说出魔术棒前后两次的用途。

  师: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第一次,小老鼠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一次,它帮助自己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幼:后来它又把树变大。

  师:第二次,它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二次,它帮助小鸡和小狗,把蘑菇变成雨伞避雨。

  幼:雨停了,小老鼠又把蘑菇变小。

  2.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结合课件边演示边讲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幼:小老鼠的魔术棒会变魔术。

  幼:我喜欢小老鼠,它会用魔术棒拿帽子/会帮助小鸡、小狗避雨……

  师:原来小老鼠不仅用魔术棒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小鸡、小狗,大家都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师:小老鼠在帮助了小鸡、小狗后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老鼠还会用魔术棒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充分运用直观性的课件,引领孩子观察、讨论,同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说,愿意说,为理解故事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突破活动的重点目标——“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4、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老鼠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初步学说儿歌。

  3.体会文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其诙谐性。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指偶一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出示小老鼠:"小朋友,这是谁呀?" (小老鼠)

  出示指偶小老鼠:"吱吱吱,吱吱吱。我是小老鼠,小朋友你们好!"(互问好)

  "小老鼠要去旅行了,小朋友,什么是旅行呀?旅行呢就是出去玩。"

  二、找秘密,学习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背景图:"你们看,小老鼠去哪旅行了?这里有什么?"

  2."啊,它来到了一片绿绿的草地上,草地上有树,还有很多漂亮的花儿。 美不美呀?(美)小老鼠可高兴啦!"

  "咦?小老鼠突然发现了一些好奇怪的东西,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找找吧!"

  3.(引导幼儿在图中寻找"绳子""山峰""滑梯""洞洞"……启发幼儿用"我找到了……"来回答。)

  "你找到的是什么呀?它象什么?谁再来说说看,它还象什么东西?"

  小老鼠呀,它也觉得象一根绳子,小朋友看,它要干什么了?

  PPT:"吱吱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师边说边做动作)

  4.小朋友,我们也去爬爬绳子,好不好?

  小手抓紧绳子哦,往上爬喽!(多观察幼儿动作,及时指导)

  我们跟着老鼠一起去爬绳子吧!"吱吱吱,吱吱吱,爬绳子喽"(鼓励幼儿跟着说)我们一起说!

  我们的小朋友,爬绳子爬得可真快呀!爬完绳子,我们快点来坐好。

  5. 我们再来找找看还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你找到了什么呀?

  真棒,小朋友又找到了一样东西,弯弯的,小老鼠想是一座山呀!它呀又想去爬山峰了。

  小老鼠是怎么爬山峰的呀?(请一名幼儿尝试,鼓励表扬)

  我们再去看看小老鼠爬山峰吧!

  PPT:"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师边说边做)

  小朋友,我们也跟小老鼠去爬山峰吧!

  "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峰喽~"

  6.我们有点累了要休息一下。

  小朋友,我们再去找找看,还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哦,我们小朋友还找到了象管子,还象滑梯的东西,真厉害呀!小老鼠看到了这个东西,它马上想到了滑梯,诶?小朋友,我们幼儿园里也有滑梯,小朋友喜欢玩吗?小老鼠也喜欢,它高兴极了,它去滑滑梯了!

  PPT:吱吱吱,吱吱吱,滑滑梯喽~

  我们跟小老鼠一起去滑滑梯吧!

  吱吱吱,吱吱吱,滑滑梯喽~我们再滑一次,吱吱吱,吱吱吱,滑滑梯喽~

  7.小老鼠下来了,我们也回来坐好吧!

  小老鼠,还找到了一样很奇怪的东西,它一下就钻了进去。小朋友找到了吗?

  哦,还有一个山洞。小朋友,小老鼠是怎么钻山洞的呀?(请一名幼儿表演)

  那我们再跟小老鼠一起去钻山洞吧!

  "吱吱吱,吱吱吱,钻山洞喽~;吱吱吱,吱吱吱,钻山洞喽"(引导幼儿动口)

  8复习前半部分

  小老鼠的旅行真有趣呀,我们跟小老鼠再去玩一次吧!

  小朋友用自己好听的声音来一边说一边做哦!

  吱吱吱,吱吱吱,爬"绳子"喽~

  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峰"喽~

  吱吱吱,吱吱吱,滑"滑梯"喽~

  吱吱吱,吱吱吱,钻"洞洞"喽~(动作先行,看掌握情况,是否第二遍)

  9.小老鼠累了,我们也休息一下吧!

  三、揭谜底,学习儿歌第二部分内容:

  1.PPT:小朋友看,这绳子怎么了?怎么会动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嘘!我们请小老鼠去看看!

  2.这是什么呀?(奶牛)

  原来绳子不是绳子,是奶牛的尾巴!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吱吱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奶牛的尾巴呀!

  3.诶?那我们爬过的山峰会不会也不是山峰呢?小朋友猜猜会是什么呢?

  那我们跟着小老鼠再去看一看。"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呀!是什么呀?(骆驼)那小老鼠刚刚爬的山峰在哪里呀?哦,在它的背上。诶?小朋友,你知道骆驼身上的这个山峰叫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它叫驼峰。我们一起说:驼峰。

  小结

  4.真神奇呀!咦,那小老鼠滑的滑梯会是什么呢?谁来猜猜看。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跟小老鼠去看看吧!

  哇!真的是大象的鼻子呀!(表扬鼓励)

  小结

  5.那小老鼠钻的山洞是什么呢?我们赶紧跟小老鼠一起去发现吧!

  小结

  6.复习

  小老鼠的这次旅行真有意思呀!

  老师把小老鼠的旅行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念一念。(PPT连续播放)

  7.音乐起,小老鼠的旅行结束了,我们小朋友也要回家了。

  附儿歌内容:

  小老鼠的旅行

  吱吱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原来是奶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

  吱吱吱,吱吱吱,滑"滑梯"喽,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吱吱,钻"洞洞"喽,原来是大肥猪的鼻孔呀!

  反思:

  “小老鼠的旅行”是小班“小不点儿”主题中的一个活动。活动着重体现一个“小”字,,从小老鼠的角度出发,来到一些特别的地方去旅行,其实是其他一些体形偏大的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应该说是充满了趣味性。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从局部认识整体,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特征。本着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我将本活动重新设置,定位在语言领域,设计了音效俱佳的PPT,优化了猜测过程,使幼儿融入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

  一开始就利用PPT将本活动的主要角色——小老鼠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并通过自然地与小老鼠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小老鼠之间的距离。小老鼠的表情那么高兴,说话的声音那么神气,也感染了幼儿的情绪,使“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顺理成章,也就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此过程中,PPT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在图像和声音的烘托下,小老鼠的形象生动、饱满,一下子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因为PPT设计得比较巧妙,所以幼儿互动的机会就多,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首先是跟小老鼠的互动,包括语言的互动和动作的互动,通过打招呼、提问等情节的设置,使幼儿身心积极投入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跟着小老鼠去旅行的快乐。其次是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尝试做动作的环节中,教师充当串联者,请个别幼儿试着做一做动作,其他幼儿来学一学,在互相学习中获得了经验。最后,是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在这项互动中,教师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旨在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5、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老鼠上灯台教案反思

  目标:

  1.感知儿歌的韵律感。

  2.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儿歌。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6.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准备:灯台、老鼠纸偶、勺子、布、图片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教师出示用布摭挡住的小老鼠上灯台。看看是什么?

  2.教师讲述故事。

  3.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片,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2.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 3.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加强幼儿的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三.学做动作

  1.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演老鼠,请幼儿尝试念儿歌。

  2.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4.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学念儿歌、学唱歌曲。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做起了动作,他们更加喜欢学唱边做动作。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活动最后我带着孩子们进行游戏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掌握了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乐中学。

6、小班语言活动小老鼠的魔术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魔术棒"的神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并发准"长"和"缩"的音。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魔术表演,并对"魔力"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1)小花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及故事课件。(2)由废旧收音机天线或荧光棒中的发光灯管等制作而成的"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以小老鼠的魔术棒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好!我是小老鼠奇奇。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呢?请你们猜猜看。

  二、结合小花在魔术棒指挥下变大变小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魔术棒的神奇,学习短句:"××,××,长长长。""××,××,缩缩缩。"

  师:小老鼠的魔术棒到底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师:小老鼠用魔术棒让小花怎么变的?

  师:猜猜看,小老鼠让小花变大时会说什么呢?

  (幼儿结合课件学习"××,××,长长长""××,××,缩缩缩"的句式。)

  三、分段演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感知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瞧,小老鼠带着这根神奇的魔术棒出门了!它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故事课件一的前半段。)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树下发生了什么事?它会怎么办?

  师:谁能用刚才学过的魔语来说一说?

  2.感知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

  (播放故事课件二的前半段。)

  师:小老鼠带着魔术棒来到草地上,看见小鸡、小狗在玩。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师:哦,雨下得可真大呀!小鸡、小狗没地方避雨,心里可着急了。小老鼠看到蘑菇后说"我有办法了"。你们猜猜小老鼠想到了什么办法?

  师:那它把蘑菇变大时怎么说?

  四、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故事,能较清楚地说出魔术棒前后两次的用途。

  师:老师把刚才发生的事编成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第一次,小老鼠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一次,它帮助自己把树变小拿到帽子。

  幼:后来它又把树变大。

  师:第二次,它用魔术棒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幼:第二次,它帮助小鸡和小狗,把蘑菇变成雨伞避雨。

  幼:雨停了,小老鼠又把蘑菇变小。

  2.结合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故事,理解、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结合课件边演示边讲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幼:小老鼠的魔术棒会变魔术。

  幼:我喜欢小老鼠,它会用魔术棒拿帽子/会帮助小鸡、小狗避雨……

  师:原来小老鼠不仅用魔术棒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小鸡、小狗,大家都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师:小老鼠在帮助了小鸡、小狗后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小老鼠还会用魔术棒帮助谁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然后接着往下编。

  活动反思:

  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处理了教材。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抓住幼儿喜欢看课件的心理,让幼儿看课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内容。为了让幼儿学说咒语,我巧妙设计了课件按钮,只要幼儿用魔棒指着大树说咒语,大树就能变大或变小,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魔棒咒语。学习故事的第二段时,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内容,而是让幼儿当主角,帮助小老鼠和小伙伴们想躲雨的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想的办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时,那种开心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准备了角色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的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画面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多种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三段故事呈现形式不同,难度是由易到难有所递进,又层层铺垫。这样的故事教学,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幼儿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