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彩壳资讯
彩壳资讯
当前位置:彩壳资讯 > 健康

【宁静·思考】读边城(散文)

日期:2023-10-07 09:14



   茶洞是湖南西部的一个小镇,红安是重庆的一个小镇。两个小镇矗立在清水河畔,平静地对峙,隔江相望,就像孪生兄弟牵着手讲述着边城的故事。
   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两个城镇。黑暗中,我仿佛曾在此驻足,徘徊在悬檐下,徜徉在绿水青山之中。小镇古老的印记是模糊的,就像旧照相馆里扔进冲洗水中的感光纸,摇曳而出: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艘渡口,一个摆渡人的老人,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 ,还有一只大黄狗……
   十年前,我在德国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考察。为了排解异国他乡的孤独,打发闲暇时光,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特意把《沈从文精选集》放进了包里。这本书是我早年游览凤凰古城时在沉从文故居购买的。扉页上盖有纪念章:“凤凰古城沉从文故居纪念馆”。但由于工作和生活太忙,我从来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
   这次在德国,我静下心来读沉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读到“句句都是‘鼓架’,水分十足,酸甜可口,就像一篮子刚采摘的烟台玛瑙。” ”樱桃(汪曾祺语)”的文字。从这时起,边陲小镇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我时常走进了书卷气的地方《边城》。
   六月末的夏末,我和妻子在重庆旅游,从酉阳县赶赴秀山县。晚上,入住红安镇。我们放下行李,直奔古镇的老街。
   红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依山傍水,散发着浓郁的土家风情。古镇老街的入口就在路边不远的地方。穿过古色古香的老屋,爬上长长的楼梯,顺着斜坡走下去,远远就能看到一湾碧绿的河水。江边渡口,一座红色的六角塔旁边,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红安边城。望着碧绿的河水,停在了对岸的茶洞古镇。一段城墙与一座小山相连。悬崖上刻着两个红色大字:边城。
   “溪水往下流,绕山而流。” “溪水如弓背,山路如弓弦”。 《边城》中的文字就像眼前的清水河,缓缓流进你的心里,周围的景色变得陌生却又熟悉。我终于看到了沉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从字里行间的虚拟文字中,我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镇。我欣赏湘西田园牧歌般的边疆风情,怀念在绿树成荫中邂逅的甜蜜爱情,以及那一幕幕带着淡淡忧伤的场景。结尾。
  
   二
   碧绿清澈的清水河自然分成两岸。海峡两岸有两个小镇,共同构建了一座边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梦《边城》寻找故事,阅读边城。
   乘船沿清水江南行,左岸是湖南茶洞镇,右岸是重庆红安镇。不用多久,就到达了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处的贵州冯家镇。因为小说《边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双方城镇高举“边城”旗帜。无论你来到红安镇还是茶东镇,你都是来到边陲小镇。值得一提的是,茶东镇在2005年更名为“边城”,我不喜欢这种改名,但我还是很乐意称“边城”茶东,因为它是《边城》的茶东,从未改变。
   沿着清水河畔的木栈道,一路向南,就到了连接红安和茶洞的茶洪大桥。桥的东边就是茶东镇。桥头的城楼上写着“边城塔”三个大字,不温不火,充满自信。桥东以西是红安镇。桥牌楼上写着“渝东南第一门”,霸气十足,天下第一。向南望去,可以看到贵州的山山水水,略显边缘化。桥西侧建有三角亭。里面有一块石碑,正面刻着“一足跨三省”,背面刻着“三省闻鸡鸣”。这让我想起镇上一些餐馆的招牌菜“一口吃三省”“一锅煮三省”,而我们住的酒店就叫“三省酒店”。
   沿另一条路折返,回到红安老街。漫步老街小巷,老房子错落其间,青砖黛瓦,庭院幽深。突然,我注意到街上有“刘邓军队挺进西南指挥部旧址”。我正想进去看看,却发现铁将军把门挡住了。可能我们来的时候,人们都下班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西南,入川第一站是红安。解放军进入红安后,总部设在一个街区外的拉拉渡码头旁的复兴银行,从而开启了解放西南的进程。历史就像一支彩色的笔,在小镇灰黑色的地板上涂上鲜艳的红色。
   从旧戏台“万年台”向北,穿过风雨廊桥,就到了“三猜”岛。据说,早年居民发生矛盾时,都会上岛以武力解决纠纷。该岛归属不明,贵州、湖南、四川衙门也不会关心是否有人员伤亡,因此被命名为“三不管”岛。如今,“三无事”岛不再是无法无天的地方。该岛属红安镇。是一家高档度假酒店,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酒店幽默地在风雨桥上写了一副对联:“我不在乎湖南,我不在乎贵州,我们就是酒店。”
   远山静静地俯瞰边城;一湾碧水静静等待边城。 “静”就像从青山上俯视,从碧水里等待。它无形中构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纷乱而好奇的世界隔开。茶东、红安都变得纯净了。人性与生活的美好在古老的街巷里荡漾着。深吸一口气,闻一闻,所有美丽的气味都在那里。
   沉从文的小说《边城》写于1931年,是他最能表现人性之美的小说。沉从文用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来形容湘西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小镇,名叫茶东。文笔充满诗意,歌颂传统文化中回归自然的美德,建设远离尘世喧嚣的美好社会。读《边城》就像走在细雨中,轻轻打在脸上,不知不觉间湿润了你的衣服,浸透了你的身心。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出版的“20世纪中国小说百强”中,鲁迅以其小说集《呐喊》排名第一,沉从文的小说《边城》排名第二。 。永恒的文学作品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
  
   四
   拉拉渡不再是爷爷、翠翠和黄狗每天用来渡过的渡口了。但我还是怀着虔诚的心情登上了船。在船夫“吱吱”“吱吱”拉绳的声音中,我聆听着流逝的时间,回忆起爷爷和翠翠那段宁静的日子,以及小镇温馨的气氛。人,治愈的风格。
   拉拉渡是一种古老的渡河方式。船不需要摇桨、划桨或握住竿子。它可以通过拉动连接两侧的绳索将船和客人带到对岸。现在发生了变化。不用用手拉绳子,而是用带槽的木方来固定绳子。随着船夫一扭一拉,渡船“吱呀”地滑到了对岸。另一件改变的事情是,原本这艘渡轮是免费渡轮。 《边城》的时候,如果有客人给了几个铜钱的船费,爷爷就会不高兴,翠翠就会追着他到对面的山上去还钱。如今,岸边虽然挂着“一渡”的牌子,但实际上是收费的,每人两元,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支付。岸边的标牌见证着过去的故事,微信扫描二维码则与时俱进。毕竟,时代变了。清水河确实不够宽阔。短短两分钟,我们从重庆踏上湖南边境,探寻茶洞的故事。
   茶洞依山傍水而建。到了岸边,迎面而来的是一段青石砌成的城墙,沿着山腰蜿蜒而上。拾阶而上,很快我们就站在了城墙之巅,绿水青山环绕,黑瓦灰墙点缀,对岸的红安老街飞檐翘角。轮渡旁边的报价塔更是色彩斑斓,耀眼夺目,绿色中透着一丝红色。
   早餐后,我们在茶东古镇的街道上闲逛。在老巷子、老建筑里,我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就像翻阅一本线装书,只是观赏、欣赏、品味。
   雨还在下,我和妻子并不担心——“毛毛雨还在下,溪边冒着烟。”我们高兴地看到沉从文温柔的话语从书中飞出,飘浮在烟雨茶香中。侗族小镇上空,落在山水、屋檐、草木之间。抬头望去,只见沿岸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他们比例匀称、和谐。似乎缺了一个角,甚至缺了一块瓦片,就会毁掉眼前的风景。这很像我们小时候在体育场看台上,手里拿着一块板子,上面写着文字和图片。如果缺少任何一块,那就是失败。
   河岸边,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斜倚在河面上,倒映在水中。树枝被雨水打湿,滴进河里。河面上一抹绿,荡漾着,荡漾着……我和老婆就在河边等着。岸边,就像当年翠翠守着渡口,任凭风雨飘落,绿意流淌。只是我们的心情和翠翠不同而已。翠翠的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而我们的心里却充满了不舍和留恋,对边城的我们读不够、品味不完。
   老婆拿出手机,在网上搜索小说,轻声读了《边城》最后的那一段:
   “冬天来了,
   那倒塌的白塔,
   又被修复了。
   但月下歌唱的人,
   那个让翠翠在睡梦中的歌声中轻轻抬起灵魂的年轻人,
   我还没回茶东呢。
   这个人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也许明天就回来吧! ”
   《边城》轻轻地提升我的灵魂,边陲小镇轻轻地抚慰我的心。

关灯